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保险人方面存在较多问题,一是投保单上没有投保人签名就办理承保手续,将保险单交付投保人。二是代理人、中间人承揽的业务,由他们代签投保人的姓名,一旦发生保险纠纷,投保人并不认可。三是个别分散性业务采取定额保险单形式而无投保单。如公路货物运输定额保险,就属于保险单和保险凭证合二为一,没有投保单,仅凭投保人缴费凭证作为要约的一种保险。这样做,事实上属于简化的、手续不完善的保险合同。四是特别约定的条文内容不严谨,表述不准确,随意性大。
三、把格式合同的特点和基本要求贯穿于保险实务中,维护合同双方的合法权益
(一)加大宣传力度,正确引导保险消费,维护格式合同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1.从讲政治、讲大局的高度宣传保险在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中的地位及作用。除宣传现代保险的经济补偿、资金融通和社会管理的三大功能,引导人们正确认识风险、科学转嫁风险、依法获得风险保障外,还要着力宣传保险合同的法律地位、维护保险合同当事人特别是被保险人合法权益的重要性、格式合同的法律特征、保险产品的基本常识等。
2.从保险产品的特性方面宣传为什么要用格式条款签订保险合同。其一,保险是无形商品,人们购买保险,实际上属于预期消费,保险的经济补偿职能发挥、保险公司履行赔付义务对全社会来讲是必然的,而对某一被保险人、某一保险标的来讲则是偶然的。其二,风险的多样性、多元化决定了人们对保险的需求是多重的,其中又有一些风险是共同的且仅靠自身力量是难以绝对避免和承受的,保险公司在经营风险中只能对一些特定的、相对集中的、带有普遍性的风险提供保障,按照保险商品的特性和国际保险惯例,这些风险又只能通过格式合同的方式来确定转嫁风险和接受风险的权利义务关系。其三,保险合同从要约、承诺到履约的全过程,都是在《合同法》、《保险法》的约束下进行的,投保人、被保险人、保险人、保险中介机构和个人都不能凭想当然从事,都要自觉接受法律监督。其四,投保人如果转嫁一些特殊风险,虽然在投保险种的格式条款中没有包含,但可以通过投保附加险种来解决。
3.把社会宣传和专业宣传相结合,注重宣传效果。一方面,要通过书刊、报纸、电视、电台、网络等宣传方式,发挥新闻媒体的正面宣传和引导作用,普及保险知识,提高全民风险和保险意识;另一方面,要通过保险监管部门、保险公司、保险中介机构的讲座、咨询、推介、印发保险产品手册等方式,在保险消费群体和广大投保人中宣传一些保险专业知识、相关的保险法律知识,从而营造一种学保险、懂保险、会保险、维护保险企业依法经营的氛围。
4.保险人和投保人面对面地进行宣传,双方要正确认识合同签订过程中的规范要求,《合同法》第13条规定:“当事人订立合同,采取要约、承诺方式”。在格式条款的条件下,保险人更要仔细宣传、认真解释保险产品,投保人切忌盲目投保,合同一经签订,即是双方意思表示一致的结果,双方当事人的权利义务关系也就确定下来。
(二)认真落实《合同法》和《保险法》,规范保险合同订立过程中投保人和保险人的行为
1.告知要全面,说明要清楚。投保人要将购买保险的真实意图、保险标的的危险程度和风险状况、影响保险合同效力的相关情况告知保险人,而保险人要将本保险的基本特点、风险保障范围、责任免除的全部内容、投保人应尽的义务等予以详细说明。
2.保险合同签订过程要完全符合《合同法》规定的要约和承诺的程序,要约是希望和他人订立合同的意思表示,承诺是受要约人同意要约的意思表示,在要约和承诺过程中,双方要按照最大诚信原则,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意愿并形成书面表现形式。
3.在签订合同时,双方不得承诺与条款规定相悖的任何内容。这里说的约定,是指与“保险有关的其他事项”,涵盖了合同订立中的缴纳保险费的时间和方式、部分保险标的的存在状态、不足一年的短期保险的限定、合同实施中的细节问题、合同纠纷的解决方式等,都要符合保险条款的基本要求,必须围绕保险条款的内容来约定,且不得侵犯对方依法获得的权利。
4.严格业务手续,规范业务流程。投保人在仔细阅读保险条款后,要认真填写投保单和附表,做到要约意思表示真实、字迹清楚、项目完整、计算准确、签章有效;保险人在审核投保单及附表后,要及时缮制保险单,并将保险单正本(如有附表应附后且加盖骑缝章)交付投保人,有关纸制材料整理归档;投保人接到保险单后应进行核对,如有异议应及时向保险人提出更正。
(三)保险人要进一步规范保险产品销售过程中的业务行为
1.加强诚信教育,逐步提高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在保险推销和销售过程中,业务人员要准确地介绍产品的性能和特点,耐心地进行解释,善意地向投保人提醒和提示,不得随意夸大保险产品的功能,不得有任何误导投保人的行为。
2.加强对保险中介机构和兼业保险代理人、个人保险代理人的管理和教育,要求其代理行为必须符合保险监管部门和保险公司的相关规定,使用正确手段、正确方式代理销售保险产品,从源头做起,杜绝违规行为。
3.在营业场所醒目位置张贴保险合同要约和承诺的流程图及注意事项,便于投保人阅读理解,接受投保人的咨询和监督。
4.保险人要加强合同签订后的后期管理,建立合同文本的审核复核制度,对不符合要求的合同要及时退回经办人更改完善,并通过制定办法、指定专人、明确责任、统一规范来保证手续的完整性和合法性。
5.防范经营风险。保险人对于投保人当中那些暂时不理解格式合同内容的、不符合承保条件的保险标的、不提供真实资料或不愿意完全履行投保人义务的,可以采取暂不承保和谢绝承保的办法,以有效降低承保风险,避免保险合同纠纷,减少不必要的麻烦。
(四)保险人和投保人或被保险人因对格式合同的理解不同而产生保险纠纷时,要按照《合同法》和《保险法》进行处理。当事人对合同条款的理解有争议时,应当按照合同所使用的词句、合同的有关条款、合同的目的、交易习惯以及诚实信用原则,确定该条款的真实意思。要在按照保险合同条款文字的通常含义解释、合乎逻辑的解释、专业知识的解释、诚实信用解释的前提下,遵循有利于被保险人的解释原则。
(五)根据保险市场发展状况和消费者的保险需求,由保险监管部门和各保险总公司对保险条款的内容进行适时调整
针对目前保险实务中存在的问题,笔者建议,保险监管部门可否对保险产品按性质大类进行划分,加强合同条款的制式管理。如财产险、机动车辆险、货物运输险、家庭财产险、责任险、意外伤害险等,对这些险种的基本合同条款由国家保监会统一修订、规范、发布,各商业保险公司遵照执行。在此基础上,各家公司对不同的具体险种制订不同的专业条款或补充条款,附在基本条款后执行。如货物运输险大类下的公路货物运输险,家庭财产险大类下的附加第三者责任险,意外伤害险大类下的学生及幼儿意外伤害险等。这样一来,就可以有效减少不同公司产品间的差别,便于统一对保险合同的主要内容进行解释,避免不必要的保险合同争议和纠纷。
综上所述,在财产保险实务中,格式合同的地位、作用是十分重要的。对实务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认真分析、研究,拿出切实可行的针对性强的解决办法,规范投保人、被保险人、保险人、保险中介人的行为,推动保险业务健康发展,是保险监管部门、各类市场主体、广大消费者所面临的刻不容缓的任务。各级政府部门、各家保险机构一定要按照“若干意见”的要求,在加快发展保险业的同时,进一步提高认识,加大宣传力度和普法教育,不断完善管理办法和内部手续,维护保险合同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充分发挥保险的经济“助推器”和社会“稳定器”作用,在深化改革、保障经济、促进平安和谐社会建设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共2页: 2
论文出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