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拓展中小企业贷款的难点与对策(1)(2)
2014-04-15 01:07
导读:三、拓展中小企业贷款的对策与措施 针对中小企业的特点,进一步完善并适应企业生命发展周期的融资需求,着力培养和拓展优质中小企业客户群体,大
三、拓展中小企业贷款的对策与措施
针对中小企业的特点,进一步完善并适应企业生命发展周期的融资需求,着力培养和拓展优质中小企业客户群体,大力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已成为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结合中小企业现行的一些情况,提出了解决中小企业贷款难问题的对策与措施。
1、贴近客户,完善组织管理机构
商业银行要设立专门部门和机构,组织相关人员进行研究,制订发展中小企业信贷业务的实施方案,加强管理,抓好落实,建立起一套拓展中小企业业务的快速反应机制。一是对目标客户营销进展情况进行监控。建立工作台账,对客户营销过程中的客户拜访、开户、评级、授信及贷款等及时归档记录;此外,还要制定计划和目标。做到有计划、有目标、有进度地发展中小企业业务,对年度中小企业业务发展进行预先计划,重点考核客户新增和贷款新增两个指标,推动当前这一业务领域的发展。
2、扩大业务办理区域
由于在中心城市办厂开店经营成本极高,具备条件的中小企业极少。相反,郊区、乡镇的经营成本低,企业容易扎根,其生长过程对金融服务依赖性很高,中小企业业务金融资源丰富。因此,对中小企业业务定位上应该是哪里有资源,哪里就可以发展,改变人为因素造成地区之间中小企业业务发展不平衡问题,积极扩大各区域内的优质中小企业信贷市场。
3、进一步优化业务产品
金融产品要因客户而异,为自身生存和发展需要来决定相对应的产品构造,以适应不同的客户群体。因此,中小企业贷款业务要突出满足企业业务需求的“短、平、快、急”特点。商业银行要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适当降低中小企业信贷准入门槛,推出功能多样、担保方式灵活的信贷品种,使中小企业能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满足不同客户群体的业务需求。
大学排名
4、制定科学合理、具体可行的激励和约束机制
改变过去注重对大项目、大客户的奖励,忽视对中小企业的营销奖励的做法,加大对中小企业业务发展的激励力度,提高信贷人员工作积极性。一是要针对小企业贷款的经营和管理特点,构建区别于大银行大客户的激励约束机制,摒弃传统的对单笔、单户贷款追究责任的做法,综合考核小企业信贷人员所管理客户的整体回报情况。二是要制定公开、透明、量化的信贷人员薪酬激励办法,将小企业信贷人员的收入与业务量、效益和贷款质量等综合绩效指标挂钩,在保底工资的基础上,辅以奖金、车补、
培训、旅游等激励手段,充分调动信贷人员的积极性。三是要完善小企业贷款的问责制度,在整体综合质量及回报考核的基础上,根据其特点制定贷款管理中相应的免责条款,保护小企业信贷人员的积极性。
5、建立高效的审批机制
改革信贷管理模式,提高小企业贷款的审批效率。在综合分析贷款抵押方式、额度、风险及自身贷款管理等因素的基础上,探索建立灵活多样和区别对待的贷款审批程序和管理模式。针对中小企业客户“短、平、快”的融资需求,加强风险管理体制改革。通过再转授权,将审批权限全额再转授至经营机构,实行贷款审批人“双签”或“单签”审批的特殊审批机制,提高会签的审批频率;同时,实行审批服务期限承诺制,限时审批,严格规定受理信贷审批业务时间。
6、优化人力资源配置
抽调一批业务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能兵强将”充配到中小企业信贷工作中,更好地服务中小企业客户。加强对信贷人员进行专业技术资格认定,建立竞聘上岗的激励机制,并通过组织形式多样的交流、培训,综合提高信贷人员整体服务水平和业务素质。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整理)
7、加强产品宣传,提高知名度
各银行要积极主动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营销、宣传活动。如在新闻媒体刊登介绍本行特色信贷产品信贷业务。派出人员进社区,宣传中小企业业务品种,通过向经营业主、企业高管人员、财务主管等进行产品宣传,提高中小企业业务产品知名度等。
8、实行差异化的营销策略
商业银行要认清同业竞争形势以及客户资源现状,明确区域市场定位和经营方向,确立重点行业和重点客户在市场拓展中的核心地位,整合集中行内各项资源,确保既定核心目标客户群在质和量上有所突破。同时建立客户价值分类标准和分析制度,区分重点客户和一般客户、优质客户和普通客户、核心客户和边缘客户,相应配套运用各种内部资源,对不同的客户开展个性化营销。要进一步强化市场细分,细分贷款对象,使不同的贷款对象享受不同的贷款条件,如利率浮动幅度、贷款期限、保证方式、偿还方式,通过多元化的信贷营销来满足多样化的资金需求,从而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吸引更多的客户群体,争取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创造自己独具特色的营销品牌。
【参考文献】
[1] 周海稀:浅析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问题, 新西部(下半月), 2007,1。
[2] 杜国强:浅析当前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 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4。
[3] 陈果、吴德夫:中国中小企业间接融资对策研究, 重庆建筑大学学报,2002,1。
共2页: 2
论文出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