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摘要:私人银行在国外尤其是欧美已经有两三百年的历史,一直是国内银行的“老师”,但现在双方竞争格局已经转变。在金融风暴的影响下,私人银行之间的竞争格局正在出现微妙的变动。随着外资银行纷纷陷入危机,高净值人群(个人持有可投资资产达1000万元以上)对外资银行的态度变得更加谨慎。其中部分人撤资或正考虑撤资转回中资银行。本文从客户回流这个现象的原因切入,探讨金融危机下中资银行发展私人银行业务的有利条件。
关键词:私人银行 金融危机 机遇
私人银行在目前的中国,仍是一个相对陌生的词语。私人银行并非私人开设的银行,而是面向富有家庭或个人的最高端的财富管理业务。很多人把私人银行与财富管理混为一谈,实际上它们大不相同。首先是服务的私人化与个性化。假设你是一个中产阶级,有50万流动资产,那么也许你可以加入招商银行的金葵花理财。它提供多种理财产品可选择,一名客户经理服务多名客户。而如果你是私人银行的客户,你并不需要选择固定的银行产品,而是由专门的私人银行家为你量身定做投资方案。国内最早开设私人银行业务的中国银行,就通过1+1方式,即一名私人银行家和一名投资顾问,服务一名客户。
其次是服务的全面化,多样化。私人银行可以为客户提供“从摇篮到坟墓”的服务。从规划投资、合理避税、遗产管理、教育信托,到企业等实体并购案的建议。另一方面,私人银行还向客户提供一些不对普通投资者开放的投资机会,如某些对冲基金、股权投资机会等,帮助客户避开投资资格的限制,直接增加服务价值。而享受这一切,要求客户必须拥有100万美元的可投资资产。
一、私人银行在中国
(科教作文网 zw.nseac.com整理)
(一)外资银行抢滩中国市场
近几年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逐步开放和外资银行的大量涌入,外资银行凭借多年经营私人银行业务的丰富经验,面对我国潜力巨大的私人银行业务市场展开了凌厉的攻势:2005 年9 月26 日,美国国际集团(AIG)旗下专门从事私人银行业务的瑞士友邦银行上海代表处正式开业,成为中国银监会首批批准的境外私人银行国内代表处。随后,花旗银行、法国巴黎银行、德意志银行、渣打银行、东亚银行、汇丰银行等也都高调推出了自己的私人银行业务。
(二)中资商业银行私人银行业务开始起步
各中资商业银行已经认识到高端客户对于自身经营利润和长远发展的重要性,面对外资银行的咄咄攻势开始了反击,从2007 年开始在贵宾理财业务的基础上相继推出了自己的私人银行业务。
凭借着丰富的经验和较高的信誉度,外资银行更受金字塔顶端的青睐。然而,一场金融危机改变了竞争格局。由于投资理财亏损等问题,现在外资银行的客户纷纷往中资银行转移。除了中国客户,甚至一批外资私人银行客户经理也选择跳槽到国内银行。
二、客户回流的原因
(一)金融危机使外资银行的信誉遭到挑战,中资银行的信用优势凸显
金融危机的爆发,使得许多蜚声国际的金融机构宣布破产,这使国内客户在对外资银行美誉度不断下降的同时,无形中提升了对本土银行的信任度。更多投资者考虑将财产留在境内,选择大银行和稳健的产品。毕竟在市场经济不够发达的中国,中资银行尤其是工农中建四大银行几乎形成垄断地位,与政府有着千丝万缕的割不断的联系,相对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外资银行,中资银行更有保障。
(二)外资银行的产品优势下降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您可以访问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查看更多相关的文章。
论文出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