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银行运用经济资本方法控制风险的对策建议(1)

2014-05-29 01:11
导读:金融论文毕业论文,银行运用经济资本方法控制风险的对策建议(1)在线阅读,教你怎么写,格式什么样,科教论文网提供各种参考范例: 一、目前我国银行风险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   

一、目前我国银行风险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

  
  随着国内银行业务多元化,银行有追求规模扩张的内在冲动。由于风险形态的多样化,管理的方式与内容日趋多样。同时,面对金融业的对内对外开放,银行面临更为严峻的市场竞争环境。因此,适应新的市场环境及风险形态的变化,重塑银行风险控制模式非常必要。目前银行风险管理模式中,实际按三个层次控制风险。第一层次是业务风险控制。主要是在业务的各个环节进行风险分析,计量风险,考虑风险收益,采取风险规避措施。第二层次是风险的成本覆盖。对可预期的资产损失,计提资产减值准备,计入成本,以应对可能的风险。第三层次是对未能预期的其他损失,建立资本缓冲区,以减少风险的冲击。这种模式在银行风险管理中一直发挥着较大的作用。但随着业务种类的增多,市场环境的变化,这种模式也出现其不适应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未建立统一的风险计量及回报体系。按照财务的基本原理,风险要有风险回报。但在风险如何度量,风险回报率如何确定上,业务单元间没有统一的方法和标准。对于贷款资产,主要是通过信用评级来确定风险级别,从而确定风险补偿标准;对票据资产,主要是根据票据出具方的实力来确定风险级别;对现金资产,则根据风险敞口来进行风险管理。由于没有统一的风险计量标准,风险的回报率很不统一,不利于银行对风险及回报的比较。
  2.未建立风险适度管理机制。在传统风险管理机制中,是以规避、转移或消除风险为出发点。实际上,风险是无处不在的,有些风险甚至是无法规避的,关键是建立风险管理的成本与效益机制,即风险适度管理问题。一般而言,风险管理监测、度量成本大或事后道德风险大的业务,适宜用资本补偿的机制来管理风险,而监测、度量成本清楚或事后道德风险小的业务,适宜于用风险定价补偿机制管理风险。

您可以访问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查看更多相关的文章。

  3.未建立明确资本需求量化标准。现有法规对银行资本充足率规定过于笼统,不足以反映企业面对的真正风险。风险拨备也很难覆盖所有风险。如果资本准备过多,会形成资本闲置,不利于最大限度发挥资源效益;如果资本准备过小,又会形成潜在破产风险。
  4.未建立统一风险管理信息系统。正如上所述,风险测定的标准与呈报方式不一,对银行整体的风险难以形成统一的有用信息,以支持管理层对整体公司规模及业务进退决策。
  现实促使银行应建立统一的风险测量、评价、考核、补偿体系,以确保银行的稳健发展。银行应从一味看重短期账面经营利润、忽视风险,转变为关注收益和风险的匹配;强调对资本的有偿占用观念,即占用资本防范风险是需要付出成本的,这种风险成本将通过资本回报得以反应;银行应吸取国际先进银行经验,构建以经济资本为核心的考核评估体系;迫使银行各经营机构自主调整业务结构,把资源更多地配置于风险可控以及占用资本少、收益相对高的业务,实现业务模式的转换与迁移,从整体上增强银行的核心竞争力。
  
  二、经济资本方法管理控制银行风险的基本设想
  
  经济资本方法是运用资本管理控制风险的有效办法。经济资本是指银行将所面临的各种风险加以量化,并估算为因应这些风险的发生所需准备资本,同时帮助企业了解经过风险系数调整后的实际投资报酬。风险、资本和营利是经济资本方法的三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建设经济资本体系,可为银行的业务决策与评估、风险控制和资本管理提供一个统一平台。其基本设想是:
  1.经济资本计量。经济资本等于非预期损失,必须要通过内部风险计量模型来计量。因经济资本计量是计算经济资本回报率和经济增加值的基础,因而是整个经济资本管理体系的基石。 内容来自www.nseac.com
  2.经济资本分配。分支机构和业务部门是业务风险的主要来源,为控制其风险增长,银行必须以适当的方法向其分配经济资本,建立资本约束机制。经济资本分配可视为分配用于抵御业务风险的资本或分配风险限额。[1]如果分支机构或业务部门业务的风险控制在分配的经济资本数量内,则风险控制在了资本可承受范围内,风险抵御能力充分。如果分配的经济资本被占用完,则不能再新增需要占用经济资本的业务。
  3.经济资本配置。为提高资本的使用效率,确保占用的经济资本能够达到最低回报要求或更高回报水平,银行必须要将有限的经济资本配置到风险较低而回报水平较高的业务上,重点支持和发展这类业务。
  4.产品定价。收益最终要通过产品销售来实现,销售规模固然对收益有影响,但产品定价更重要。有风险的业务(如证券包销、实业投资等业务)占用经济资本,经济资本需要回报,因而必须将经济资本占用成本纳入产品定价,确保业务的资本回报达到最低要求并创造经济增加值。
  5.绩效考核。股东权益最大化是银行经营的核心目标。经济资本回报率和经济增加值指标因兼顾了收益和风险两方面的因素,充分体现了风险和收益对称的原则,较传统的利润指标更能真实反映经营绩效和价值创造,因而以此作为内部绩效评估的主要指标,可以充分体现银行的价值理念和政策导向。

共2页: 1

论文出处(作者):
上一篇:浅探国有商业银行风险的成因及防范(1)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