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实践中经济资本的配置区分为对存量风险资产的经济资本配置和对增量风险资产的经济资本配置,前者考虑的是对资产组合所面临的未预期风险的抵御,后者则是通过对不同的产品、部门和区域设定不同的经济资本系数来传导总行的经营发展战略。商业银行在制定经济资本预算计划时,重点是对增量经济资本的配置。(毛奉君,2006)
各商业银行已经逐步认识到,经济资本配置应当在资产组合基础上,充分了解风险分布状况,并据此分配经济资本。具体而言,要科学分配经济资本需要具备三个前提:其一,了解各种风险的概率分布;其二,了解并估计各种风险来源的银行敞口的额度,以及这些敞口的相关性;其三,确定银行对风险的容忍程度。在三大前提具备的条件下,采取自上而下(top-down)的原则对经济资本加以分配。
三、完善经济资本配置管理促进我国商业银行业务发展
(一)强化资本约束意识,推动业务规模发展。经济资本配置管理强调了资本的稀缺性和高成本性,具有效益约束和风险约束的双效应。一方面,通过经济资本重新配置程序,将经济资本从低效率使用者转向高效率使用者,提高银行整体经济资本利用效率。另一方面,在尽量增加经营收益的同时,应尽量少地占用经济资本,以推动业务规模的合理发展。比如由于中间业务不分配经济资本,个人银行业务因风险较低而分配少量经济资本,所以这些业务价值创造能力相对较高,因此应成为当前银行致力发展的亮点,并实现快速增长。
(二)调整业务结构,提高经济资本回报率。经济资本约束意识的增强也会有力地扭转我国商业银行传统的重规模轻管理的经营思想,促使商业银行将经营管理的重心改为转变经营管理方式,优化资产结构和业务结构,提高经营效益。银行可以根据各个机构、部门和业务的经济资本回报率水平决定业务发展的方向。对回报率水平和价值创造较高的机构、部门和业务,应给予更多的扶持政策,而对回报率很低甚至是负贡献的,则应采取限制和收缩政策,以避免价值损失。比如,如果根据历史数据判断某项业务的经济资本回报率较高,商业银行在编制经营计划和经济资本预算时,可以通过资源配置、系数设定等方式,向全行传达总行对于此类业务的倾斜支持导向。
(三)加快业务发展与风险控制的平衡。随着外部监管部门资本充足率监管力度的加强和银行对资本回报要求的提高,商业银行在经营决策时,不仅要考虑到资产扩张的速度、业务发展的规模以及所带来的收益,还要充分考虑到由此而带来的风险及其资本占用,将收益与风险和成本相统一。为提高资本的使用效率,确保占用的经济资本能够达到最低回报要求或高回报水平,银行必须要将有限的经济资本配置到风险较低而回报水平较高的业务上,重点支持和发展这类业务。在今后的业务经营过程中,银行应当及时更新经营理念,加强经济资本配置管理,实现业务速度、结构、质量和效益的和谐统一协调发展,加快实现业务增长方式转变。
(四)准确计量各项业务的成本,完善绩效考核评价体系。长期以来,我国商业银行的绩效考核评价体系存在突出的制度性缺陷:一是以利润、资产规模的绝对量考核为主,忽视资本占用的成本,在一定程度上鼓励了片面追求账面利润和资产规模而漠视潜在风险的短期行为。二是绩效考核评级体系未充分考虑到风险因素,经营收益未经风险调整。三是绩效考核评价体系以横向为主,无法具体量化具体产品和业务条线的经营绩效,难以为经营决策提供支持。经济资本配置管理可以克服上述缺陷:RAROC强调的是经过风险调整后的资本回报,并扣除了为预期风险所计提的专项准备金,更真实地反映了利润和资本回报率。同时,RAROC 技术还可以衡量具体的交易和账户,有助于真实反映各项业务给银行所创造的价值。
基于经济资本配置管理来衡量业务单位业绩,并将报酬和业绩挂钩,可以给各业务单位最大的制约力,约束其只为增加收入而不顾及风险地扩大资产和业务的行为,同时给予业务单位动力去设法采用对冲、转移、出售等方式消除或减少风险,以减少经济资本占用,提高RAROC。
(五)优化业务战略规划,增强对业务发展的引导。以经济资本配置管理作为银行经营管理的标准方法,在制定战略规划时,不仅能够预测业务发展的业绩,而且能够考虑业务发展与所面临的风险变化之间的关系,提高业务发展规划制定的科学性,以此推动商业银行持续健康发展。
由于经济资本管理相对清晰地揭示了不同类型业务的风险,有利于银行选择风险相对较低、而收益相对较高的业务作为战略性业务,也就是说将经济资本优先配置到经济资本系数低、有较高经济资本回报率的业务上,如大力发展票据贴现、承兑、个人消费贷款和国际贸易融资等低风险业务,促进业务品种结构的调整。同时,使用RAROC技术通过对具体产品、业务和区域的经济资本回报率的量化,可以为商业银行在制定经营发展战略时提供有力支持。
银行应当建立以增量与存量管理并重的经济资本配置管理,将有限的经济资本资源配置到经济资本分配系数低、实际回报高、业务风险低的优良客户、优势行业、优势区域上,努力调整业务经营结构。尤其要引导扩大不占用经济资本的中间业务和收费业务的占比,有效调整盈利模式和业务架构,构建更为均衡和可持续的发展模式。实现规模主导的经营结构向以资本管理为核心、效率为主导的经营结构转变;以及由风险收入为主体的盈利结构向以风险收入和收费收入并行的盈利结构转变。
参考文献:
[1]Yuri Okina. economic Capital:from the Standpoint of Bank Management and Supervision[J].Japan Research Quarterly,Autumn 2004.
[2]Roberto Perli,William I. Nayda. econ-
-omic and regulatory capital allocation for revolving retail exposures[J]. Journal of Banking & Finance. 2004;Vol.28:789-809.
[3]Roger J.A. Laeven, Marc J. Goovaerts. An optimization approach to the dynamic allocation of economic capital[J]. Insurance:Mathematics and economics. 2004;Vol 4:1-21.
[4]刘建德:《经济资本——风险和价值管理的核心》,《国际金融研究》 2004年第8期。
[5]卢唐来:《经济资本与商业银行非预期风险管理》,《经济管理》 2005年第3期。
共2页: 2
论文出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