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经济资本配置管理体系在中国银行业的运用及影

2014-06-09 01:13
导读:金融论文毕业论文,经济资本配置管理体系在中国银行业的运用及影样式参考,免费教你怎么写,格式要求,科教论文网提供大量范文样本: 摘 要:经济资本管理体系是当今国际银行业最为
摘 要:经济资本管理体系是当今国际银行业最为先进的风险控制体系,经济资本已经成为银行风险和价值管理的核心。本文系统剖析了经济资本的内涵,分析了银行经济资本管理体系的特点,并结合经济资本配置管理在我国商业银行的实践,分析了经济资本配置管理对银行业务发展的意义和影响。

  关键词:经济资本;经济资本配置;银行业务

  资本作为银行抵御风险的最终保证,应在所有业务敞口上得到合理配置,资本配置的基本原则是将资本要求与风险度量直接挂钩。这一原则确立了经济资本配置在银行经营管理中的重要地位。中国银监会明确鼓励商业银行逐步确立以经济资本为风险管理的核心,四大国有银行以及以招商银行为代表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在积极研究内部评级法的同时,已经将经济资本作为一个重要管理工具进行研究和应用。经济资本管理是商业银行管理的前沿理论,经济资本已成为商业银行制定经营战略的决策依据,代表了未来银行业风险和价值管理的核心。

 

  一、经济资本与经济资本管理

  西方银行业在20世纪70年代引入了经济资本的概念。经济资本是一种虚拟资本,是一个经计算得出的数值,是一个量的概念,之所以称其为“经济”资本,是因为它在度量风险时的经济真实性超过账面资本与监管资本;而之所以称其为经济“资本”,是因为它代表了支撑银行风险所需要配置的资本(Perli,2004)。

  经济资本是银行自身根据其风险量化、风险管理能力认定的应该拥有的资本金,由商业银行内部评估而产生并配置给资产或某项业务用以减缓风险冲击(刘建德,2004)。经济资本并不等同于银行所持有的实收资本,也不等同于银行的监管资本,反映了银行自身的风险特征,对应于银行实际承担的风险。经济资本计算公式(武剑,2004)为:

  经济资本=信用风险的非预期损失+市场风险的非预期损失+操作风险的非预期损失-重叠计划的损失

  经济资本管理的建立是基于资本的两个重要特征:资本是稀缺的,因此必须将有限的资本有效地配置到最能增加银行价值的环节;资本又是有成本的,因此必须强调对资本的回报,即对股东实现价值创造,并充分考虑资本所承担的风险,实现收益与风险和成本的统一(毛奉君,2006)。经济资本管理体系主要由三个部分构成:一是经济资本的计量;二是经济资本的预算分配制度;三是以经济增加值和经济风险因素调整的经济资本回报率(RAROC)为核心的绩效考核制度。

 

  二、经济资本配置管理及其在我国商业银行的实践

  (一)经济资本配置管理。实施经济资本的配置是商业银行实施资本管理的重要内容,是银行主动运用经济资本进行指导战略和业务决策的体现(刘建德,2004)。经济资本配置是指,在理论上或形式上计算支持一项业务所需要的资本额(即经济资本额),再对全行经济资本的总体水平进行评估,综合考虑信用评级、监管当局规定、股东收益和经营中承担的风险等因素,在资本充足率的总体规划之下,制定经济资本目标,将经济资本在各个机构、各项业务中进行合理配置,使业务发展与银行的资本充足水平相适应。

  这里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根据银行资本实力、股东目标与偏好、监管要求,确定整个机构的总体风险水平以及相应的抵御风险损失的风险资本限额。二是根据银行内各业务部门的风险调整的绩效测量,在各部门间进行风险资本限额分配,并根据风险调整后的绩效评估对经济资本分配进行动态调整。经济资本配置的目的在于构建一个与银行的总体风险战略和股东目标相一致的业务风险组合。

  资本配置并非完全等同于资本的实际投入,由于经济资本量表现的是风险量,因此在银行内部各部门以及各业务之间的资本配置实质上是风险限额的分配,是确定与风险限额相当的业务或资产总量,但在银行整体层面上需要实在的资本投入,这是考虑到风险分散化效应之后银行对总风险的反映。

  对银行经济资本配置的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Merton和Perold(1993)提出的以“边际风险资本”进行银行经济资本分配,决定是否开展或取消一项业务。

  Roger J. A. Laeven(2004)提出了最优动态经济资本配置方法,提出了配置原则以及风险管理措施,这些方法既可以用于集团层面,也可以用于具体分支机构,对经济资本配置提出了一个整体解决方案。

  Yuri Okina(2004)认为银行整合的风险管理,其中心工作在于对经济资本在部门之间进行分配。银行的健全必须通过克服这些问题并公开对于投资者的手段措施。现在对于银行配置经济资本最紧要的问题就是对于不良贷款企业所带来风险的配置,以使风险暴露相对于股权资本没有增加,体现风险收益匹配。

  关于如何进行经济资本的配置,西方现代商业银行主要采用的有系数法、收入变动法(Earnings Volatility Approach)和资本变动法(Asset Volatility Approach)。我国商业银行目前主要采用的是系数法,其基本思路是对于银行的每一种资产,都给予配置一定的经济资本,即经济资本是资产属性(指余额、期限、资产质量等)的函数,用公式表示为:经济资本=f(资产属性)=f(余额,期限,质量),同时给每一类资产确定一个经济资本分配系数,即:经济资本=资产余额×经济资本分配系数。根据资产对象的不同,系数分别可在交易基础上以及资产组合基础上测算得到。

  (二)经济资本配置管理在我国商业银行的实践。2004年我国《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发布以来,各商业银行在建立风险资产扩张的资本约束机制、以资本为基础的绩效考核制度等方面取得了积极的进展,有效地促进了商业银行经营理念和增长方式的转变。目前国内四大国有银行已经尝试建立以经济资本回报率为核心的经济资本管理体系。中国建设银行经济资本计量范围涵盖了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和资本性占用四个方面,其经济资本配置和计量结果是以经济增加值为核心的绩效评价体系和激励约束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银行2004年引入了经济资本的概念,其对各分行经济资本计量对象仅涵盖信用风险,经济资本管理已经纳入了信贷管理流程;中国农业银行在2005年已经制定并下发《中国农业银行经济资本管理暂行办法》,力图以此加大业务调整力度;中国工商银行也在研究向业务单位分配经济资本的方法。股份制商业银行中,以招商银行、光大银行为代表的一些股份制银行也开始意识到转变传统的战略管理手段的必要性,并试图建立经济资本管理体系,光大银行2004年下达了各分支机构风险加权资产总量计划,对信用风险经济资本占用量进行度量。经济资本管理理念已经得到了各银行的普遍重视。

共2页: 1

论文出处(作者):
上一篇:战略引资与转轨国家国有商业银行改革(1)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