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商业银行房地产信贷快速扩张风险研究(1)
2014-06-23 01:09
导读:金融论文毕业论文,我国商业银行房地产信贷快速扩张风险研究(1)样式参考,免费教你怎么写,格式要求,科教论文网提供大量范文样本:
摘 要: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房地产信贷业务快速扩张
摘 要: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房地产信贷业务快速扩张的势头强劲。目前,支撑房地产高速增长的前提条件正在逐渐消失,商业银行房地产信贷快速扩张所依托的客观基础已不存在;与变化的市场环境相适应,商业银行在经济上行周期房地产信贷业务的快速扩张应该而且必须慢下来。要将高度的风险控制意识贯穿于房地产信贷业务的全过程,
关键词:商业银行;房地产信贷;信贷风险;风险控制意识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the rapid enlargement of real estate loan of commercial banks in China is stronger and stronger. Currently, the premise for supporting rapid growth of real estate is gradually disappearing, the objective basis of rapid enlargement of real estate loan by depending on commercial banks is not existent. To accord with the changing market environment, the expanding real estate loan business of commercial banks in up-cycle must slow down. The risk control consciousness should penetrate the whole process of real estate loan business.
Key words: commercial bank; real estate loan; loan risk; risk control consciousness
近年来,借助和受益于快速发展的房地产开发和住房消费市场,我国商业银行房地产信贷规模的扩张力度和强度、房地产贷款持续增长的速度和幅度双双呈现加速态势,在各项贷款中所占比重迅速提高。与此同时,这种偏离正常发展速度的快速扩张所可能孕育的风险隐忧,也受到了人们前所未有的特别关注。基于此,本文对我国商业银行房地产信贷扩张轨迹和背景进行实证分析,力求用数据来说明我国商业银行房地产信贷快速扩张下的系统风险和非系统风险,意在给快速扩张的商业银行房地产信贷发出风险预警信号。
一、我国商业银行房地产信贷快速扩张线路图
(转载自中国科教评价网http://www.nseac.com)
1.扩张轨迹
1998年以来,随着我国福利性住房实物分配制度的取消和个人住房按揭贷款政策的实施,极大地刺激了房地产业的快速发展和相应的房地产投资高速增长,为之提供相应金融服务的房地产贷款也随之持续快速增长,已成为商业银行扩张最快速的业务(详见表1)。商业银行房地产贷款项下包括法人客户房地产商开发贷款和自然人客户个人住房按揭贷款(以下简称“房地产开发贷款”和“个人住房贷款”)两类。首先,从房地产开发贷款看,其增幅明显高于同期各项贷款平均增幅,占各项贷款的比重也大幅增加;其次,商业银行个人住房贷款余额也直线上升;再次,个人住房贷款占消费贷款比重已达90%以上,占中长期贷款的比重也达到了22.97%(见表1)。
2008年以来,尽管央行采取了从紧的货币政策,但是商业银行房地产贷款不仅没有减少,反而一直在增加,而且增加幅度仍然不小。2008年上半年,房地产贷款增幅仍高于全部贷款增幅8.4个百分点,表明房地产贷款的增长幅度仍然十分强劲。
数据来源:根据国家统计局历年统计公报(www.stats.gov.cn/tjgb/)、历年《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www.pbc.gov.cn)披露的数据计算整理(下述各表除注明外,均同此)
2.扩张背景
何 勇:我国商业银行房地产信贷快速扩张风险研究
我国商业银行房地产信贷快速扩张与房地产开发投资快速增长是互为依存、共同发展的。
1998—2007年,我国房地产投资年平均增幅为22.19%,高于同期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幅3.81个百分点。与此相适应,房地产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的比重也从1998年的11.58%提高到2007年的20.79%,房地产投资占GDP的比重从1998年的4.6%提高到2007年10.25%。以上三项指标均创近10年来的最高值,表明房地产行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热点行业(见表2)。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发布)
2008年以来国家虽实施了宏观调控政策,但似乎对房地产市场并没有造成多大影响,房地产开发投资速依然强劲,仍在充当推动投资增长的主力军角色。例如:上半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8 402亿元,同比增长26.3%;其中房地产开发投资13 196亿元,同比增长33.5%,增速比上年同期提高5个百分点,高于同期固定资产投资增速7.2个百分点,在GDP中的比重达到10.1%,与2007年全年10.25%的高位水平基本持平。投资高速增长,信贷就必然快速增长。原因是我国直接融资不发达,房地产企业资金需求主要靠商业银行贷款间接融资方式。因此,要维持眼下房地产投资的强劲增长和高位运行,在事实上就形成了对银行信贷资金的倒逼机制,这无疑为商业银行房地产信贷的快速扩张提供了良好的背景条件和适宜的客观环境。
二、我国商业银行房地产信贷快速扩张样本分析
为了更为直观清晰地了解商业银行房地产信贷快速扩张的具体情况,笔者根据业已完成股份制改造、先后成为上市公司的工商、中国、建设、交通4家大型商业银行和招商、民生、深发、浦发、华夏、兴业、中信7家中型商业银行(以下简称“11家大中型上市商业银行”或“11行”)近两年年报披露的有关数据,对其房地产信贷快速扩张的基本状况进行分析。之所以选择11家大中型上市商业银行作为分析样本,主要是因为11行的信贷资产和经营规模在我国金融业占据绝对比重且位居主导地位,具有一定典型性和代表意义。
首先,从整个房地产贷款来看,2007年,11行房地产贷款狂飙式的急剧增长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占各项贷款的比重迅速加大,平均比重达26.54%,高于同期整个商业银行18.34%平均水平8.2个百分点;其次,从法人客户的房地产开发贷款看,11行房地产开发贷款平均增速高于各项贷款平均增速4.7个百分点;再次,从个人客户住房按揭贷款来看,11行个人住房按揭贷款平均增速高于其各项贷款平均增速31.12个百分点,高于整个商业银行平均增速16.68个百分点(见表3)。
(转载自http://www.NSEAC.com中国科教评价网) 出于风险控制的考虑,商业银行的房地产贷款在各项贷款总量中的规模应当适度,因为当房地产贷款超过其各项贷款总量的一定比例时,就容易引发潜在的流动性风险。目前,国际上一些商业银行房地产贷款警戒线控制在25%~30%左右,其中个人住房贷款比重一般控制在18%~20%以下。我国银监会规定商业银行房地产贷款余额与总贷款余额比不得超过30%的比例。而从2007年11行房地产贷款余额占其各项贷款总余额的比例来看,其26.54%的比例已经逼近30%的控制线,且深发和兴业两行已分别以33.2%和41.5%超过了控制线,而中行、建行、招商、民生和浦发5行分别为27.9%、26.5%、25.9%、28.9%和25.9%,达到或超过控制线,可以说只是一步之遥。11行的样本分析给我们的启示是:房地产行业的快速发展使商业银行在过度追求房地产开发贷款和个人按揭贷款份额及其带来的当期利润和短期业绩提升的同时,却忽略了利益获取背后潜在的巨大风险。
三、商业银行房地产信贷快速扩张风险预测
业务结构反映风险结构,我国商业银行房地产信贷伴随房地产市场10年来的高速增长而快速扩张,使不断累积和叠加的房地产开发贷款和个人住房贷款已经占银行贷款总量相当大的比重,风险隐患也在积聚和孕育,从某种意义上说已经到了一个“临界点”,如任其继续以每年30%以上的速度快速扩张下去,那么风险的强烈释放就为期不远。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支撑商业银行房地产信贷快速扩张的条件和其所依托的基础都已改变。
1.政策调整变数加大,房地产市场面临的不确定性因素增加
2003年以来,国家和央行连续出台土地、税收、金融、信贷等相关调控政策,以抑制房地产行业发展持续过热以及商业银行绵绵不绝的放贷冲动现象。预计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针对房地产行业持续的宏观调控会进一步加大,房地产周期性行业景气水平的变动频度和幅度将会进一步加剧,房地产市场面临的不确定性因素也将更加突出,从而导致房地产行业风险的产生,继而波及和引致商业银行房地产信贷资产质量劣变,商业银行很可能又将面临不良贷款大规模产生的困境。
(科教作文网http://zw.nseAc.com) 在发达国家成熟的房地产市场,银行贷款最多不超过房地产总投资40%。而在目前我国的房地产市场资金链中,商业银行通过房地产开发贷款、个人住房按揭贷款、建筑企业流动资金贷款和土地储备贷款等,基本参与了房地产开发的全过程,实际上直接或间接地承受了房地产市场运行中各个环节的市场风险和信用风险。数据显示,我国近80%的土地购置和房地产开发资金是直接或者间接地来自银行贷款,个人通过按揭贷款买房则占全部购房总数的90%,这其中又有80%的购房资金来源于银行贷款,这种信贷资源向房地产业加速聚集和过度集中的趋势,意味着房地产市场绝大部分潜在的系统性风险都系在银行身上。如果加上大量以房产作为抵押的其他贷款,风险在一个规则不甚健全的市场经济环境里,事实上被批量转嫁给了银行,房地产价格的波动将影响到银行一半左右的信贷资产安全。在房地产市场处于上升时期,一切矛盾和危机都被掩盖,一旦政策出现重大调整,市场就会出现剧烈波动,风险隐患就会得到强烈释放,银行无疑就成为首当其冲的风险承担者,房地产“挟持”、“绑架”银行就会成为现实,目前房地产开发商普遍存在着“银行先死,开发商后死”的心态就是最好的注释。事实上,风险苗头已经出现,《2007年度上海市房地产信贷运行报告》透露,2007年上海中资商业银行个人住房不良贷款比年初增加7亿元,房地产开发不良贷款比年初增加13亿元,双双呈现上升态势。相信从全国范围来看,房地产行业的不良贷款不是一个小数目。特别是2008年,随着从紧货币政策实施持续下去,商业银行房地产不良贷款数额恐将进一步上升。
房地产信贷的潜在风险用自然界的“潮水效应”来比喻,就如同海边礁石一样,在房地产行业高涨时,它被暂时淹没看不见,在房地产行业退潮时,它就会暴露无遗。目前我国GDP连续四年保持两位数增长,总体经济形势仍处于基本良好状态,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和房地产投资仍在高位运行,商业银行房地产信贷快速扩张中一些深层次问题和潜在风险还没有得到充分暴露。但这恰恰是最应高度关注的时刻,因为当整个社会的房地产融资过分依赖于银行时,银行房地产信贷的风险就会因政策的变动随之加大,贷款的某些不良基因会因一定的内外部因素在一定的时间或空间内顽强地表现出来或寻找新的承载基础。
共2页: 1
论文出处(作者):何 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