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浅议我国金融衍生产品的风险防范(2)

2014-08-14 01:39
导读:四、我国衍生产品风险防范的措施 在金融体系日益国际化和市场化的趋势下,金融衍生产品市场在我国快速。金融危机的爆发也给我国金融衍生产品风险的
  四、我国衍生产品风险防范的措施
  
  在金融体系日益国际化和市场化的趋势下,金融衍生产品市场在我国快速。金融危机的爆发也给我国金融衍生产品风险的防范与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建立健全高度协同的市场监管体系
  由于金融衍生产品交易具有跨市场、跨行业的特点,需要有关监管部门的通力合作、协调配合,建立一个较完善的监管体系。首先,为保证投资者利益,有必要在人民银行、银监会、证监会和保监会之间建立监管协调机制,通过信息的共享,协调监管职责,提高政府监管的效率和水平。其次,加强交易所和行业自律组织之间的联合监管,针对不同种类的金融衍生产品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使交易者的市场行为受到有效的约束和规范。此外,还应加强金融衍生产品市场的国际监管与合作统一,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总之,通过政府统一监管,确保在市场管理、交易法规、风险管理等方面的一致性,保证金融衍生产品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
  (二)加强相关法规制度的建设
  为了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我国有必要加强金融衍生产品法律法规的建设。第一,在立法方面,针对金融衍生产品的风险性和复杂性,应尽快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对金融衍生产品设立专门性法律,出台统一的《金融衍生产品交易法》,以保证金融衍生产品交易规范、稳定发展。第二,制定和完善有关金融衍生产品创新的法律。创新赋予了金融衍生产品旺盛的生命力,也带来了风险。因此,对于创新应该在方案上充分论证,有法律依据,并具有严密的监控措施。第三,制定有关衍生金融产品风险管理的法律,使风险管理主体的职责分工、管理程序、规则的制定都受到相应的法律约束和指引,为金融衍生产品的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法律政策环境。

(转载自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


  (三)加强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
  为防范金融衍生产品的风险,避免出现重大风险和过失,交易主体应建立、有效的风险控制机制,提高风险管理水平。
  1.积极完善内部控制。一方面,建立激励与约束机制,明确奖惩制度,将的发展与员工的切身利益联系起来;另一方面,通过严格的规章制度,形成合理高效的内部风险控制机制。对交易程序严格控制,实行前台交易与后台管理相脱离,对交易员的权限进行明确的限定,建立高效独立的信息通道。
  2.加强对金融衍生产品的风险管理。首先,应设立独立的风险监控部门。由于金融衍生产品交易具有很高的风险性与投机性,参与交易者应成立专门的风险管理部门,有效地管理和控制风险。其次,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流程。全面准确度量与评估风险,限定风险承担水平,并适时监控,对风险管理流程定期检查,以便有效地管理风险。比如对于市场风险可用风险价值方法来度量,利用分散化降低信用风险,借助完善的内部管理并健全交易程序减少操作风险;通过深入地研究和分析相关法律法规,有效管理和降低法律风险。此外,估计可能出现的极端情况下的风险状况,建立预警机制,采取有效的应急措施,以增强抵抗风险的能力。
  
  
  [1]孙连军.浅谈金融衍生产品及其发展[J].研究导刊,2008(2):65-66.
  [2]万正晓,张晓静.金融衍生产品及其在的应用[J].生产力研究,2008(13):42-44.
  [3]郑秀君.我国商业银行金融衍生品业务现状分析及启示[J].特区经济,2008(11):80-83.
  [4]谢群,武本建,谢婷.略谈金融衍生品的风险管理[J].技术经济,2008(7):156-157.
  [5]王应贵.商业银行金融衍生品交易与风险管理——以法国兴业银行等为例[J].金融,2008(8):33-37.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编辑)
  [6]霍江林,刘素荣.谈构建金融衍生品投资风险内部控制机制[J].财会月刊,2008(33):38-39.
上一篇:金融危机引发的公允价值之争及其最新发展趋势 下一篇:论金融衍生交易风险的政府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