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次贷危机的形成、原因及其对我国金融的启(2)
2014-08-16 01:07
导读:部分机构利用房贷过度证券化转移风险是导致危机的表象原因。在低息环境下,次级房贷衍生产品客观上的投资回报空间,不仅使放贷机构在股市上一倒手就
部分机构利用房贷过度证券化转移风险是导致危机的表象原因。在低息环境下,次级房贷衍生产品客观上的投资回报空间,不仅使放贷机构在股市上一倒手就将债权转让给其他投资者,还吸引了美国以及全球主要商业银行和投资银行的投资者。被无限放大的证券化规模究竟多大可谓深不见底,使得危机爆发时影响波及全球金融系统。
二、次贷危机对我国金融业的启示
当前,与美国房市降温前的图景存在一定相似性。我国的货币政策也与美国如出一辙。美国次贷危机无疑给国内金融业敲响了居安思危的警钟。如果从美国次贷危机中吸取教训,加强我国金融业的管理和监管,可以防止金融危机爆发,保证经济金融平稳运行。
第一,金融产品的创新要建立风险防范机制。我国许多的居民希望通过投资房地产去获得财富,银行系统也曾想出各种吸引人们借贷款买房的“高招”。比如,深圳的银行推出了“双周供”,可使借贷人缩短还款期,少交利息,很受炒房户欢迎。又如“循环贷”,允许人们将商品住房抵押给银行而获得一定的贷款额度。这样,借贷人买越多的房产,就能获得越多的贷款额度,产生以房养房的现象,更受“炒房户”追捧。虽然目前尚未出现大规模的贷款违约现象,但是,不断上扬的通货膨胀率就有可能迫使央行提高利率,继而导致许多“炒房户”因交不起利息而违约。如,深圳一居民用首付购得一套房,又用这套房抵押购得第二套房首付,再租出第一套房来交付两套房每月所贷房款额。一旦银行对房贷和利率进行调整,就会产生违约,所以在推动房地产市场的同时,必须考虑到其对银行资产质量的影响,应高度重视房地产价格相对稳定的意义。对新兴的金融产品,要建立风险防范机制和相对应的监管和调控手段。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整理) 第二,做好国内按揭贷款巨大风险的管理。美国次贷危机的源头就在于美国房地产金融机构在市场繁荣时期
放松了贷款条件,推出了前松后紧的贷款产品,给信用状况较差、没有收入证明和还款能力证明、其他负债较重的个人进行了住房按揭贷款。中国商业银行应该充分重视美国次贷危机的教训,要严格保证首付政策的执行,适度提高贷款首付的比率,杜绝出现零首付的现象。要采取严格的贷前信用审核,避免出现虚假按揭的现象。2007年下半年,央行与银监会发布了《关于加强商业性房地产信贷管理的通知》和《关于加强商业性房地产信贷管理的补充通知》。该文件的主要精神就是通过市场准入的提高,区分房地产的投资与消费,提高房地产投资者的门槛。这两个文件公布后,国内房地产市场开始出现很大变化,不少房地产市场投资者开始退出市场,快速扩张的银行信贷开始减缓。
第三,金融服务业务应重视主营业务。金融创新是依附于银行资产负债业务和金融服务基础之上的一种资产重新组合和信用组合,这种组合导致了信息不对称和加大了风险度和风险控制难度,一旦银行管理和决策失误,就会给投资者和市场带来风险。所以金融服务业务应更重视基本服务业的产业范畴,强化服务意识,提供真正意义上的金融服务,创造良好的投资融资的环境,把金融市场变成一个真正的资源优化配置的地方,最后推动经济的成长,这是金融服务业对经济最基础的也是最根本的贡献。
第四,要警惕为应对经济周期而制订的宏观调控政策对某个特定市场造成的冲击。当前中国面临着通货膨胀加速的情况,如果央行为了遏制通胀压力而采取大幅提高人民币贷款利率的对策,就应警惕贷款收紧可能造成开发商资金断裂,还款压力提高可能造成抵押贷款违约率上升,这两方面的影响最终都会汇集到商业银行系统,造成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上升、作为抵押品的房地产价值下降,最终影响到商业银行的盈利性甚至生存能力。因此,宏观调控要把握“度”。要充分认识外部经济环境的复杂性和多变性,把握宏观调控的节奏和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