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资源型城市转型中的金融支持模式及借鉴(2)
2014-08-21 01:32
导读:该公司创建后15年来,资本从1 000万法郎增加到1.2亿法郎,为230个 提供了2.8亿法郎贷款,新创就业机会2.1万个。 3.设立特别基金。在支撑法国国土整治与区域
该公司创建后15年来,资本从1 000万法郎增加到1.2亿法郎,为230个提供了2.8亿法郎贷款,新创就业机会2.1万个。
3.设立特别基金。在支撑法国国土整治与区域政策的主要资助手段中,其中针对老区经济转型时采用的主要有下列几种形式:(1)地区开发奖金。发放对象主要是在矿区、中央高原、莱茵、洛林、科西嘉以及其他边远落后地区建立工业企业或第二产业经营活动的企业主。奖金额按投资性质和地区不同而异,根据新创造的就业人数。(2)工业自应性特别基金。1978年9月设立,在实行“结构调整”的老工业区实施。目的在于鼓励有竞争能力,能创造新就业机会的企业在老工业区投资,国家为此提供巨额低息贷款。(3)工业化基金。20世纪80年代初为推动企业技术改造和实现老工业区“现代化开发计划”而设立。贷款发放的形式有两种:一种是直接发放给企业,另一种是间接提供,即先按9.75%的利率发放给有关的信贷公司,再由信贷公司给有关企业,利率为13%-14%。基金除部分由国家拨款外,大部分来自银行汇集的民间资金[4]。
4.积极争取国外资金援助及吸引外资。洛林地区积极努力把工业转型纳入欧盟援助计划,争取欧盟的资助,包括:欧洲地区发展基金(FEDER),欧洲钢铁工业发展基金(PNIC)和欧洲经济发展基金。在吸收利用国际直接投资方面,工业转型地区尤为活跃,成为法国吸引外资最多的地区之一。洛林地区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外商直接投资每年都在50-60亿法郎以上,1994年达到66亿法郎,一年就创造了3937个就业机会。到转型基本完成时,在该地区的外国企业已达500多家,涉及德、美、英、比、意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为吸引国际直接投资更多的流入法国,法国相继制定和出台了一系列有利于外资进入的优惠政策。外国投资者可以享受与法国国内投资者相同的补贴、资助等优惠。
三、法国资源型城市转型支持模式的借鉴
纵观我国资源型城市的发展历程,我们可以看到资源型城市曾为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做出很大的贡献,但随着资源的衰减和枯竭,普遍陷入了困境。资源型城市的经济转型是一个复杂的
系统工程,既包括原有资源产业的退出,又包括替代产业的培育和发展,解决这一系列的问题,都离不开资金和政策的支持。
(一)政府支持体系
1.积极支持产业结构调整。我国资源型城市的三次产业中,第一、三产业发展相对滞后,第二产业超常发展。而经济转型的实质在一定意义上,是逐步减少对资源型产业的依赖,培养和发展非资源型产业作为接续产业。我们必须正确把握产业演进与发展的一般,实行“资源开发型产业与非资源开发型并举”的多元发展战略。如优化现有农业结构,培育具有地方特色和竞争优势的产品结构,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不断提高农业科技进步水平;加快发展第三产业是资源型城市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实施经济转型的重要举措。通过借鉴法国洛林地区经济转型经验,我国资源型城市应重点发展金融保险业、房地产业和信息服务业以及社区服务业等。实现产业结构多元化需要一定过程,既要量力而行,又要充分依托国内外市场变化和自身发展优势。
2.建立资源型城市转型基金。资源型城市转型过程中,资金匮乏问题十分突出,借鉴法国发达国家经验,设立资源型城市转型基金。该基金主要用于发展新兴产业和接续产业,培育城市经济新增长点;对老矿区资源型企业的转型或转产给予财政贴息;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以及再就业培训费用;对矿区环境进行整治和土地恢复等项目。例如法国设立的地区开发奖金、工业自应性特别基金、工业现代化基金等做法。这些政策用价格调整、资金援助等手段进行宏观调控,对我国市痴间较大,对外资吸引力很强。外资和民间资本一样,具有双赢功能,是资源型城市经济增长的催化剂和经济转型的重要推动力。根据法国经验来看,吸引外资需要对内“筑巢”和对外“搭桥”[3]。对内“筑巢”主要包括:一是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如修订有关政策,使其适应资源型城市发展的新形势,治理资源型城市污染,改善环境等。二是打破市场壁垒,放开各种管制。重点在于放宽投资领域,降低准入门槛,享受国民待遇。法国在资源转型中制定一系列有利于外资进入的优惠政策,使投资者可以享受和国内投资者相同的补贴、资助等优惠政策,吸引了大量外资,有利地推动了转型。对外“搭桥”主要是指有效开展招商引资工作,在资源型城市与国内外有实力的大公司之间建立起一座桥梁,加强沟通,吸引他们前来投资兴业。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编辑整理) :
[1] 齐建珍.资源型城市转型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2] 孙雅静.资源型城市转型与发展出路[M].北京:经济出版社,2006.
[3] 刘力钢.罗元文.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6.
[4] 王青云.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研究[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3.
[5] 朱德元.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概论[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