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贷款累积机制债转股研究
2014-08-26 03:05
导读:金融论文毕业论文,不良贷款累积机制债转股研究样式参考,免费教你怎么写,格式要求,科教论文网提供大量范文样本:
摘要:债转股表面上是对不良贷款的化解,但实质上是银
摘要:债转股表面上是对不良贷款的化解,但实质上是银行对亏损的贷款追加。从银行、企业、资产管理公司的角度分析了债转股的形成机制,运用行为学的展望理论解释了银行债转股的行为动因。
关键词:债转股;不良贷款累积;行为
金融学;展望理论
1 债转股引起不良贷款累积的机制
债转股是债权转股权的简称,指通过将合同之债变为企业股权的方式来消灭债务关系的行为。在我国的实践中,债转股的概念有着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上的债转股是指一切商业意义上的债权转变为股权,即债权人对企业所形成的债权转股权。而狭义上的债转股则专指以国有商业银行组建的金融资产管理公司(AMC)为投资主体,将商业银行原有的不良贷款资产转为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对企业的股权,由原来的还本付息转变为控股分红。本文研究的债转股为狭义上的债转股。以下从银行、企业、资产管理公司三方面来分析债转股造成不良贷款的累积机制。
1.1 银行方面
在债转股过程中,银行选择实施债转股企业的重要前提是银行对该企业债权已经处于不良资产范围。通过债转股使企业转亏为盈,少则一年,多则数年,有的甚至以失败告终。而股权同债权一样,在银行中都有相应的资金成本,股权收益远远不能弥补银行股权投资占用资金的成本。
1.2 企业方面
对于亏损企业而言,债转股当中它们是利益获得者,为了摆脱债务压力,这些企业可能会利用信息不对称,掩盖不利因素,甚至提供虚假信息,将自己包装成符合条件的企业,以达到债转股的目的。一旦这些错误或虚假的信息成为确定交易条件、履行交易行为的基础时,资产管理公司用债权换来的股权就“物无所值”,最终增加了银行资产的回收风险,轻则影响不良贷款的回收效率,造成银行不良贷款的累积,重则导致无法收回贷款,产生损失类贷款。
(转载自中国科教评价网http://www.nseac.com) 2 行为金融学对不良贷款累积机制的解释
丹尼尔·卡耐曼与阿莫斯·特韦尔斯基(1979)提出了展望理论。他们利用两种函数来描述个人的选择行为:一种是价值函数(value function),另一种是决策权重函数(de-cision weighting function)。其中,价值函数取代了传统的预期效用理论中的效用函数,决策权重代替了预期效用函数的概率。
2.1 价值函数的解释
(1)风险寻求。
价值函数表示决策者在收益的情况下,表现出风险厌恶;在损失的情况下,表现出风险寻求。
(2)损失厌恶。
价值函数曲线。在损失阶段比收益阶段斜率更大一些,说明投资者在相对应的收益与损失比较下,边际损失比边际收益要敏感一些。
银行是厌恶损失的,所以银行会产生相对于高概率损失的风险寻求。而债转股是一种不错的选择,虽然债转股的本质是不良贷款的重组,会造成不良贷款的累积,可一旦实施成功即会产生良好的效果,不但能盘活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加快不良资产的回收,而且可以改善北京水泥厂的资产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