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存款准备金率对货币政策影响的实效性研究

2014-09-08 01:25
导读:金融论文毕业论文,存款准备金率对货币政策影响的实效性研究样式参考,免费教你怎么写,格式要求,科教论文网提供大量范文样本:   摘要:文章对我国存款准备金率调整的效果进行了详细分
  摘要:文章对我国存款准备金率调整的效果进行了详细分析,并对我国存款准备金率变动对货币政策的影响进行了实证检验,为其改革提出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存款准备金率;货币政策
  
  存款准备金制度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货币政策制度,其在货币信贷数量控制、货币市场流动性和利率调节,以及促进机构稳降平稳运行的有力工具,它的有效实施能充分发挥货币政策的积极作用。其作为货币政策最主要的工具之一,与经济的密切相关。因此,无论从理论还是现实角度出发,准备金政策对货币政策影响的研究都具有极为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就存款准备金政策的实效性分析,找出影响其变动的因素,并为其今后的改革提出合理化建议。
  
  1 我国存款准备金政策变迁的制度背景
  
  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2008年1月25日以来已经连续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达6次之多,总的调整幅度达到了2.5个百分点,是央行今年第6次动用这一货币政策工具,也是自2007年1月份以来连续的第15次上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这次调整后,普通存款类金融机构将执行17.5%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标准,这一水平达到了我国的新高。随着美国金融危机的爆发,我国流动性过剩的局面也得到逆转,因此,央行在2008年9月以来不断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图1表明了我国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历次调整的内容及其变动情况。
  通过图1我们可以看出:从1985年我国实行法定存款准备金制度以来,法定存款准备金的调整大致可以分为6个阶段:1985年-1988年为上调阶段;1988年-1999年10月为稳定阶段;1999年11月-2003年8月为下调阶段;2003年9月-2006年4月为稳定阶段;2006年5月-2008年6月为不断上调时期;2008年9月至今为下调阶段。 (科教作文网http://zw.NSEaC.com编辑发布)
  
  2 我国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变迁的经济社会根源
  
  针对目前外汇储备剧增、市场流动性过剩、货币数量过多等问题,回收流动性可以选择两种工具,即公开市场操作和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由于公开市场操作需要较高的成本,而且调节作用不具有直接性,调整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因为可以直接对金融机构的货币供应进行限制,其作用是最直接的、应该也是最有效的手段,可以直接对金融机构进行限制。目前,回收流动性的两种工具分别是公开市场操作和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根据我国现行经济运行状况,选择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主要原因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2.1国际收支持续双顺差产生流动性过剩
  目前,我国国际收支顺差主要来自于国际贸易的顺差,大量外汇流入过快。2006年末,我国已经成为世界外汇储备最多的。2006年以来,国际贸易顺差屡创新高。款准备金率是央行进行金融管理的强有力工具,上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将会对货币的调控产生巨大的影响。
上一篇:浅析金融学专业实验课程体系建设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