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中国企业海外并购之痛网(2)

2014-09-12 01:01
导读:这一经验,我们发现海外并购除了实力之外,还有一些不能忽视的因素在里面,就是的和的因素。现在经济的高速,中国威胁沦在海外颇有市场,这影响到
  这一经验,我们发现海外并购除了实力之外,还有一些不能忽视的因素在里面,就是的和的因素。现在经济的高速,中国威胁沦在海外颇有市场,这影响到中国尤其是国有企业的海外发展。从中海油收购优尼科失败,到中铝收购力拓不果,再到前些时候的鞍钢集团与美国钢发展公司在美合资建厂受阻,这些都折射了东道国政府对中国资源及其加工类企业在海外发展的担心,它们担心中国获得资源而经济不断发展和强大,也担心本国相关行业受到冲击而影响产业安全,它们要遏制中国的发展,因此对中国的国有企业大规模并购行为采取了消极态度甚至是反对态度。同时,经济因素不容忽视,在中铝收购力拓案件中,力拓的毁约很大程度上也是由于国际经济出现了复苏迹象,铁矿石价格上涨,使其实力重新增加。宝贵的四个月时间,由于国际经济的多变性,给力拓带来了决定性的好处。因此,当中国企业在采取海外并购行为时,一是要不断淡化国家色彩,淡化企业的国有色彩,不要过分高调宣传,亮出底牌和好处。更要注重加强己方在东道国的游说能力,而在本案例中,中铝在游说澳大利亚政府和力拓股东接受注资方案方面都显得声音微弱。
  
  吉利成功收购沃尔沃:专业化、国际化并购团队
  
  2010年3月28日,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与美国福特汽车公司在瑞典哥德堡正式签署最终股权收购协议。经过一年多的艰苦谈判,中国民营企业吉利终于以18亿美元的代价,获得了拥有80多年的豪华汽车品牌沃尔沃轿车公司100%的股权以及相关资产,包括知识产权。今年第三季度完成交割后,吉利集团将保留沃尔沃轿车在瑞典和比利时现有的工厂。同时也将适时在中国建设新的工厂。从收购标的看,吉利将100%拥有沃尔沃轿车品牌,同时拥有沃尔沃轿车的9个系列产品、3个最新平台的知识产权,接近60万辆产能、自动化程度较高的生产线,以及2000多个全球及相关的人才和重要的供应商体系,包含了沃尔沃轿车的所有资产及知识产权。从财务数据上看,2009年,吉利总营业收入为42.89亿元,而沃尔沃轿车的总收入约合人民币1000亿元。把总收入超过自己20倍的豪华车巨头沃尔沃轿车收入囊中,吉利此次并购的成功,有利于迅速做大自身的产销规模。从品牌价值上看,根据美国《福布斯》杂志公布的国际品牌榜显示,拥有百年历史、被誉为“最安全豪华轿车”的沃尔沃轿车,品牌价值高达20亿美元。收购沃尔沃,利用其高端品牌形象提升自身的品牌形象,对于吉利而言是条捷径。从技术上看,虽然“嫁入”福特之后,沃尔沃轿车的部分产品平台与福特共用,但是,沃尔沃轿车仍是一家具备造血和持续发展能力的公司,拥有4000名高素质研发人才队伍与体系能力,拥有可满足欧6和欧7排放法规的车型和发动机等低碳发展能力。特别是沃尔沃轿车在汽车主动、被动安全领域的众多领先技术,以及研发、生产豪华车型的体系能力,更是吉利所缺乏且梦寐以求的。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整理)


  可以说,吉利收购沃尔沃的成功对其长远发展将带来巨大好处,而吉利的“蛇吞象”之举也为中国海外并购提供了一个里程碑式的案例。论起成功的原因,首先,吉利是一家私营企业,它的政府色彩比较淡化,足以消减那些鼓吹中国威胁论的声音;其次,吉利近年来快速发展,形成了对知识产权的尊重和善于学习的企业文化,并不断的参与海外市场的投资经营活动,积累了大量的海外发展经验,通过在欧美等地的展销提高了自身的海外知名度与声誉;第三,吉利建立了一只专业化、国际化的并购团队,其200多人的并购团队中包括了国际巨头罗斯柴尔德银行团队,他们对收购进行了充分的精心准备,为沃尔沃制定的雄心勃勃的发展规划,获得了被收购方的认同,罗斯柴尔德团队在并购中还发挥了财务顾问、知识产权顾问以及政府公关等重要作用。
  从吉利收购沃尔沃的案例我们可以得到一些经验,中国企业的海外并购一要建立有效的并购团队;二要有充足的实力和国际化的、化的企业文化;三要有较强的游说能力和较为淡化的国家色彩。这些成为中国企业减少海外并购障碍的必要因素。
  
  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成功之道
  
  从以上案例我们可以看到,中国企业的海外并购需要政府和企业双方面的努力。
  从政府层面来说,首先,应当注重对民营企业走出去的支持,同时在国有企业建立现代公司治理机制,淡化国有色彩,避免国内过度宣传以引发国外舆论的担心。其次,应当完善跨国并购的现行体系。对跨国并购的审批程序、外汇进入、资金融通、税收政策等有关问题给予法律上的明确规定,使我国企业在对外并购活动中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步入法制的、健康的轨道。第三,应当积极参与制定跨国并购国际规则。加快签定双边投资保护协定,把保护我国对外投资企业的利益纳入签署双边投资保护的议题。第四,加大对海外并购的金融支持力度。逐步放宽对外汇及信贷额度的限制,同时简化申请程序和审批过程,减少企业的成本,使各项金融支持措施充分发挥作用。应建立海外投资风险基金。建立一定数额的海外投资风险基金,对符合国家经济发展战略但风险较高的一些海外并购项目适当扶持,降低企业风险。第五,应加快建立和完善海外并购的社会中介服务体系,积极培育金融、法律、、咨询等市场中介组织,为企业海外并购提供规范的中介服务。政府和驻外机构也可利用各种资源,为国内企业寻求境外合作伙伴搭建信息平台。 您可以访问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查看更多相关的文章。
  从企业层面来说,首先,应正确制定海外并购的战略规划,合理选择并购投资的行业,研究被并购对象的发展前景和潜力,加强企业并购前的可行性研究,进行多种方案的比较筛选,综合权衡利弊得失,在此基础上选准合适的并购对象,避免盲目性。其次,应合理选择并购投资的区位,要全面考察并购企业所在国家和地区的投资环境,包括社会政治环境,物质技术环境,区域环境,生产资源环境,销售市场环境,金融货币环境,投资法律环境等。第三,正确选择跨国并购投资的行业,要选择那些产品容量较大,进入壁垒较低,投资政策优惠,有扩散优势,具有发展前途的行业开展并购。第四,应着重培养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人才队伍。中国企业在国际化经营的过程中应注意发挥比较优势,培育和发展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在企业进入国际市场初期实力尚不雄厚的情况下,应注意首先集中力量做好单一业务,当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和建立核心优势后,才可以考虑发挥它的潜力并根据实际情况考虑多元化战略。同时,高度重视对国际化人才的培养,一方面要对企业内部的人员进行培训,另一方面,还应利用好国际上现有的人才,只有组建好自己的人才队伍,中国企业海外扩张才能进一步发展。第五,善于借助外力,尤其是借助国际知名的成熟金融投资机构的参与,这对企业获取海外并购的经验并且提高并购的绩效很有帮助。
上一篇:中国金融需要中国特色网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