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由金融危机引发的对资产公允价值使用的思考

2014-09-21 01:39
导读:金融论文毕业论文,由金融危机引发的对资产公允价值使用的思考怎么写,格式要求,写法技巧,科教论文网展示的这篇论文是很好的参考:   [摘要]本文以2008年海啸为背景,通过分析公允价值在此次
  [摘要]本文以2008年海啸为背景,通过分析公允价值在此次金融危机中的影响,较为系统地讨论了资产公允价值计量基础的缺陷,并对如何完善公允价值计量系统、在不同状况下进行使用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关键词]金融危机;公允价值;信息
  
  一、金融危机引发会计计量问题的争论
  
  公允价值的使用受到质疑的导火索为2008年席卷世界的金融危机。随着以美国雷曼兄弟集团为代表的一大批投资银行的倒闭,欧洲、亚洲股市普跌,数十家商业银行出现挤兑狂潮,金融危机变为金融海啸,全球经济增长速度明显放缓,经济形势愈加严峻。
  有人将会计的公允价值运用视为这次金融危机的元凶。他们认为,公允价值的使用是市场非理性恐慌情绪蔓延的催化剂。在此次金融海啸中,直接受牵连的大多为金融,它们买入大量次级债等金融资产,这些买入的债券与股票价格大幅度下跌导致其资产缩水。为了维持企业正常经营和正常周转,急需大量资金来激活资产的流动性,公司财务状况危急。而在报表的披露中还需对资产提取减值准备。这样一来,丧失信心的投资者大量抛售这些公司的股票和债券,使得金融资产进一步下跌,公司又要计提更多的减值准备。如此不断地计提减值准备就会使企业陷入恶性循环而无法自拔。
  根据以上推理,会计信息在金融企业中扮演的角色饱受争议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金融业是一个高财务杠杆的行业,其会计信息的披露具有其特殊性,因而保持会计信息的谨慎性尤为重要。金融企业不像一般制造性企业生产出实实在在的产品用于销售。其实质是在为筹资者和投资者之间提供进货币、金融资产等在跨期跨区配置服务的过程中赚取一定的服务费。当然,有些金融企业本身也是投资者和筹资者。由于金融企业的资产具有很大的不稳定性,它们会随着汇率、利率、全球市场情况等诸多因素发生变化,其经营风险也会比一般工商企业高得多,发生坏账、减值损失的可能性也大得多。因此。金融企业的会计人员在工作中需要保持比一般企业更加谨慎的职业判断,绝不能因为要粉饰企业报表而过度乐观地估计现实,出现资产该计提的坏账准备没计提或计提量过少、负债和费用被低估的情况。而且,由于金融资产的估价更加困难,绝对的客观不易做到。在金融企业中,其资产项目多为可供出售性不动产、自营证券等金融资产,根据国际会计准则,这些资产均要求按公允价值计价。这些资产在估值时需要会计人员有较高的职业素养和相关的估价知识。也就是说。公允价值的计量中掺加了过多难以分辨准确度的主观信息。让人怀疑一份以公允价值为计量基础的报表能不能真实地反映出企业的财务状况。 (转载自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 )
  而会计界普遍认为,公允价值仅仅是一个公允、中立的计量工具,它不能也不应该为此次金融危机买单。公允价值捕获了市场波动,反映出了企业资产因时间的变化而变化的程度和相应的风险程度,是公司动态周期性报告的一个有益功能。其恰恰完成了反映真实、透明情况的任务。若因此次金融危机而彻底停止使用公允价值,无异于掩耳盗铃,报表使用人无法及时获悉企业资产的变化情况,会对市场情况和流动性情况做出过于乐观的估计。从而做出错误的决策。金融危机不仅不会因此而有任何好转,更会造成更大范围和程度上的损失。因此并不能因为公允价值的信息是所有人不愿见到的而否定其意义。诚然。会计信息只有在保证既相关又可靠的情况下才是真正对财务信息使用人有意义的信息,但是由于可靠性与相关性内在的不可调和的矛盾性,可靠性与相关性的平衡问题就成了会计界永恒的热点问题。在过去的成本计量模式下,会计信息是对过去已发生的交易、事项或情况的描述,从而给予可靠性较高的重视。而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却更重视信息的相关性,可看作是目前会计界在两者之间找到的最完美的平衡点。
  
  二、公允价值运用的现实缺陷
  
  公允价值的引入本身是为了反映公司真实的财务状况。然而,透过这次金融海啸,可以看出其缺陷也是不容忽视的。它的使用很容易带来所谓的会计风险(accounting risk),即会计调整不是由于经济活动而是因公允价值的变动而产生。在现有市场及配套的财务披露不完善的情况下,公允价值的使用恰恰使投资者与分析师更加迷惑了。具体来看。其缺陷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从价值计量本身角度而言
  有时并不存在一个有形或无形的充分竞争市场以供交易,所以真正公平的交易不能实现。,真正公允的价值也就无从得到。例如。我们在菜市场买白菜,由于基本上每一个蔬菜摊位都卖白菜且白菜的质量都相差不多,由此一个充分竞争的市场便出现了,若其他蔬菜摊都卖两角钱一斤白菜,而只有一家菜摊倚仗自己在菜市场入口的优势把价钱定在三角钱一斤,买家就会多走两步去下一家买价钱更加公道的白菜,久而久之,靠近入口的那家菜摊因为没有买主也只能把自己的价钱降到平均水平,这就是一个完全竞争市场的好处。然而,现实中在涉及到巨额款项的买卖中,不可能把所有有购买能力的买家和有销售能力的卖家都集合到一起来进行交易,更有濒临破产的企业由于急于出售以便偿还负债而处于谈判的劣势,任财大气粗的收购方宰割,“自愿”的条件无法被满足,公平交易就难以实现。既然完全竞争的市场不能出现,那么在公允价值定义中双方交易的“公平”便不能保证,交易价值能否真正“公允”就被打上了一个大大的问号。
上一篇:我国企业外汇交易的风险防范与控制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