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企业如何管理衍生金融工具投资风险(2)

2014-09-22 01:05
导读:在中信泰富签下合约中其套期保值的功能其实相对有限。因为每份合约当达到公司可收取的最高利润时(幅度介于150万美元至700万美元之间),合约就将终
  在中信泰富签下合约中其套期保值的功能其实相对有限。因为每份合约当达到公司可收取的最高利润时(幅度介于150万美元至700万美元之间),合约就将终止。如果澳元大幅升值,过低的合约终止价格使得中信泰富声称的“套期保值”作用相当有限,但是如果澳元走软,中信泰富必须不断以高汇率接盘,理论上亏损可以无限大。过于乐观对澳元汇率的判断,使得中信泰富这种半投机性质的衍生工具使用,在全球金融危机下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2.授权审批:无授权审批下的投机。
  从中信泰富的公告中指出,这批导致147亿港元损失的远期合约投资竟然没有通过公司董事会授权审批。授权审批作为公司内部控制中最基本的一个控制原则,应该在所有公司重大的决策行为中加以执行,更不用说是如此巨大的衍生金融工具的使用和投资行为。正是中信泰富在这最基本内部控制原则上的缺失,使得这笔远期合约合同的投资行为无法在事前得到有效的管理控制。
  3.直接原因:没有遵守远期合约风险政策。
  如果单纯出于避险的目的进行类似外汇保证金交易,那么这类可赎回远期合约亏损基本在可控范围内。如果跟未来的实际交易行为做对冲,以最简单的“锁汇”为例,交易者损失的上限即为已支付的保证金金额。然而,中信泰富的财务主管没有遵循远期合约的风险政策和尽到应尽的职责,使得远期合约的风险无限放大。
  4.根本原因:整个内部控制可能存在严重缺陷。
  中信泰富在发现问题6个星期之后才对外公布,其做法令人惊讶,显示出其内部控制存在重大缺陷和漏洞。中信泰富作为最早在香港证券交易所上市的大型国有控股公司其应该建立完善的重大事项对外信息披露制度,明确规定重大信息的范围和内容,确保在成本效益原则的基础上披露所有重要信息,以保障投资者的利益。然而,现实情况是中信泰富在发现问题6个星期之后才进行相应的信息披露,从一定程度上使得我们对于中信泰富整个内部控制体系的设置和执行的有效性产生了巨大的怀疑,中信泰富的内部控制体系和公司治理机制可能存在重大缺陷。 内容来自www.nseac.com
  
  四、构建金融衍生工具投资内部控制的框架
  
  全球金融危机下,如何控制公司衍生金融工具投资风险成为我国监管部门和公司的急迫的课题。下面我们结合1995年COSO发布《金融衍生工具使用的内部控制指引》探讨我国公司有效的控制衍生金融工具投资风险的框架。
  从整个公司层面的内部控制制度上,公司应以成文的方式制定政策和程序,以明确规定其衍生金融工具业务风险管理的指引。这些政策至少应当确定董事会的风险容忍度,并明确规定金融衍生工具交易风险管理的权限与责任。与金融衍生工具业务相关的每个人都应当充分了解与其职责相关的所有政策和程序。衍生金融工具使用的内部控制的基本原则包括:(1)董事会成员和高级管理人员的适当监督;(2)充分的风险管理程序,包括审慎的风险限额、良好的计量程序和信息系统、连续的风险监控和经常性的管理报告;(3)完备的内部控制和审计程序。管理层应当使用COSO内部控制整体框架中的五要素来评价用于管控金融衍生工具的风险管理过程的适当性。
  1.控制环境。
  公司董事会应该审查管理层对金融衍生工具的战略和定位是否合适而有效。比如,董事会应该调查对过去结果的解释以判定金融衍生工具交易活动是否有效地达到了他们预期的目标;审计委员会应该与内部和外部的审计人员合作来审查风险管理政策、程序和限定条件的执行情况;高级管理层应该认识到他们的管理和运营风格将会对公司产生深入的影响。
  因此,管理层应该认识到他们的控制责任、只有在充分的认识到了金融衍生工具的风险和好处之后再授权交易,并且就衍生品交易的目标和期望展开充分的交流。高级管理层必须就衍生品交易的授权范围作出明确的决定。从事衍生品交易的雇员要具有必须的技能和经验。公司还要开展培训以培养员工与衍生品交易的责任和期望相关的技能。 (转载自http://www.NSEAC.com中国科教评价网)
  2.风险评价。
  从风险管理的角度来看,与衍生金融工具的使用相关的公司目标应该与风险管理的目标是一致的。公司必须具有基于其特殊环境,识别和评价公司风险的的一套机制。金融衍生工具的使用必须建立在对业务风险的仔细评估的基础上。
  管理层应该将金融衍生工具使用所带来的好处与公司总体目标相联系,同时具备对人员、管理运营系统、价值评估方法和假设、记录的理解,并将其作为辨识和评价管理衍生品交易风险的能力。管理层还应该提供特定的计量标准,以达到衍生品交易的目标,比如风险价值。对衍生品交易的风险分析过程应该包括发现风险、估计它的重要性程度以及评估风险发生的可能性。
  3.控制活动。
  关于金融衍生工具使用的政策应该清晰的描述并且在整个组织范围内进行交流。风险管理政策应该包括辨识、计量、评价和限制风险的程序,这些程序作为风险管理目的下使用衍生工具的基础。衍生工具风险管理的内容应该包括管理层的监督和责任,衍生品交易的性质和范围,对衍生工具的使用限制以及报告程序和经营过程控制。风险管理政策还应该包括对限制条件的监督,及时而准确的向风险管理系统报告情况,以及向管理信息系统提供价值评估的控制,比如为了维持和整合风险计量系统而提供的资源的价值评估。
  4.信息和沟通。
  金融衍生工具投资的信息对控制的有效实施非常必要,因此必须建立一套系统来获取这些信息,并且对它们进行必要的报告和交流。信息沟通是为了保证衍生品交易的职责和控制责任能够在组织范围内得到认识。公司必须有一套合适的系统来获取、处理、解决和报告相关信息,并以此保证衍生品交易能够在一个有序而有效的方式下运作。有些必要的机制必须建立以使公司能够能够获得和交流与衍生品交易相关的信息。董事和高级经理人应该获得充分和及时的信息来监督衍生工具使用中是否达到了目标和战略。 (科教范文网 fw.nseac.com编辑发布)
  5.监督。
  与衍生品交易相关的控制系统必须予以监督以保证系统报告的的完整性。公司的组织架构内应该包括对衍生工具进行监督的独立的功能或部门,向高级管理层提供对衍生品交易的理解、对交易结果的核实以及对现有控制政策的符合程度。
上一篇:由金融危机引发的对资产公允价值使用的思考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