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但是,全球化对主权也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主要表现为:第一,发达国家主导的当今国际金融体系缺乏事实上的公正、合理性,对中国等广大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主权具有危害性。发达国家操纵着国际金融规则的制订权和主要国际的主导权,国际金融机构的各种规则制度,基本上是发达国家长期实行的金融规则的翻版。虽然规则建立后一视同仁,机会均等,但这种表面上的平等掩盖了实际上的不平等。在现实中,中国等广大发展中国家因为对这一套规则一无所知势必屡屡违规操作而受到惩罚,同时为了获得金融全球化带来的好处而被迫主动对金融管理权限作出某些让步,西方发达国家仍处于 “金融霸权”地位。第二,金融全球化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有形的主权让渡和无形的主权销蚀将对中国的经济主权产生深刻的影响。亚洲金融风暴期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向一些国家提供援助时,不仅规定要监督援助资金的使用,而且还要求受援国改变经济政策,进一步开放市场。这就对一个国家主权构成严重干涉和破坏。一旦中国经济发展出现问题而求助于国际组织,国际组织干涉中国经济主权亦不可避免。无形的主要销蚀主要表现为金融全球化在不同程度上削弱了国家主权的行使。短期资本的不规则涌入和涌出,国际金融投机者在市场上的作乱,将会引发我国货币汇率波动和资本市场的震荡,在一定程度上将限制中国的利率主权,使现行的人民币汇率制度面临冲击的风险。第三,的多米诺骨牌效应对我国经济主权的挑战。金融危机主要是通过一体化的金融市场上者的从众行为、资产组合选择行为、资产相关操作以及预期等复合渠道在国家间传递的。金融市场的跨市场 “羊群效应”和 “交叉感染”EI益显著。金本市场的全球统一性,使国家依靠传统的领土主权来保护一国的经济利益和安全成为不可能。中国之所以在东南亚金融危机中受损失较小,根本原因在于中国国内市场的广阔和中国经济健康、持续、稳定的发展,同时也与中国整个市场开放程度较低分不开。第四,金融全球化放大了中国金融体系的脆弱性和缺陷,引发信用危机的风险增大,给我国金融监管当局的能力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在我国,目前的金融风险从自身来讲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国有不良资产比例高,承受市场风险的能力、竞争力较差;另一方面是我国的金融市场发育程度低,金融改革几近于零,法制建设落后,没有健全的风险控制机制,自我保护能力较差。随着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在外资大规模流入、在高竞争、名品牌战略面前,中国金融体系的脆弱性和缺陷因手段的掩盖的终结而被放大,极可能引发国内金融界的信用危机,也对我国金融监管当局的监管能力提出了严峻的考验。
三、金融全球化视域下国家经济主权的维护
国家经济主权就是指国家按照自己的意志决定对内对外经济政策,处理国内、国际一切经济事务,不受外来干涉。面对金融全球化迅猛发展及其对我国经济主权的严峻挑战,中国政府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对策来维护我国的经济主权。第一,进一步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充分利用金融全球化带来的机遇,增强综合国力,从而从根本上维护国家经济主权。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积极主动融入国际,利用金融全球化充分吸收利用外资,解决了经济建设中的资金短缺问题,改善了国内产业结构,充分学习了国外先进的科技和管理经验,培养了大批经济建设人才,极大地增强了综合国力。更为重要的是,中国在对外开放中学会了如何与世界相处,如何在交往中增强自己的实力。过去成功的经验告诉人们,在金融全球化背景下,要切实有效地维护国家的经济主权,一方面,在国际金融交往中时刻以国家利益为重,时刻不忘维护国家的经济主权;另一方面,必须做到国家经济主权的合理让渡,即在自愿、平等、公正的前提下让渡出一部分经济主权,为争取更大的国家经济利益和其它利益而加强国际金融领域的联系和合作,从而真正做到切实有效地维护国家的经济安全和经济主权。第二,牢牢掌握对外开放的主动权,保障我国的经济主权。首先要处理好金融全球化下保护与开放的辩证关系。只讲保护不讲开放,不能有效地利用国际金融资本和国外的先进的金融管理技术,从金融全球化乃至经济全球化中受益的机遇就愈小,不利于经济的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高,只讲开放不讲保护,就有可能使国家的经济主权受到侵害,危及国家的经济安全。其次,政府要牢牢掌握对外开放的主动权。一要保持宏观经济健康、持续、稳定地发展,降低对外依赖程度,这是保证国际金融资本在我国正常流动,维护金融市场稳定、维护国家经济安全与经济主权的根本条件。二要积极慎重地开放金融市场,对外开放总体程度应与国内金融业的国际竞争力相适应,应与政府金融监管能力相匹配,根据 “开放经济理论”慎重地有步骤地开放金融市场。三要注意吸取别国的经验教训、重视对已发生的金融危机的个案研究,加强安全防范意识,提高安全防范能力。第三,加快金融业或金融机构的改革力度,完善金融体系,增强国内金融业的国际竞争能力。金融全球化使我国金融体系的脆弱性和缺陷凸现并扩犬,为此必须加强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力度,加快建立现代金融制度,提高金融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和增强抗风险能力,完善金融监管的法规。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维护国家的经济主权。第四,加强金融监管,制定国家经济安全防范措施。我者提出了构建中国国家经济安全的三大防御体系:制度防御体系,监督与执行防御体系,国家经济安全预警体系。这对于维护中国的经济安全具有深刻的意义。本文认为国际金融资本流动的监管和金融监管的方式问题更为重要。我国每年引进几百亿美元左右的外国直接投资,却又存在着大规模的资本外逃,中国资本外逃 1997年就有480亿美元左右。在我国存在着比较严重的资本外逃和货币替代,这充分说明了加强资本流动监控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中国加入 WTO以后,我国资本账户逐渐开放,资本流动就更为容易,构建合理的资本流动控制体系以维护国家的经济安全和经济主权迫在眉睫。第五,加强国际金融合作,致力于建立国际金融新秩序和新机构。在金融全球化下,金融运用状态问题,金融政策的实施,金融波动与危机的传导,已不仅仅是一个国家的内部问题、独立主权问题,而成为一种全球性问题。国际协调和合作,完善全球金融市场管理规范十分必要。中国必须积极参与国际的和地区的金融机构及其活动,争取中国在舞台上的发言权和世界经济规则的制定权,以保证中国在金融全球化乃至经济全球化中的主动权,最大限度地维护国家经济利益和安全。目前没有也不可能有一个世界级政府,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等国际金融机构又不具备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宏观调控的职能,这种局面已不能适应金融全球化发展的要求,这就迫切要求所有国家都应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开展广泛的国家合作,重建或改革国际金融机构,确立新的职能和机制,确立新的章程和游戏规则,建立国际金融新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