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业经营下我国金融控股集团的发展问题(1)(2)
2014-10-07 01:08
导读:贷款损失转嫁风险 当发现贷款客户经营困难时,而该问题的内部信息还未被公众知晓,由于具有这一信息优势,银行可通过证券附属机构发行证券,以此
贷款损失转嫁风险 当发现贷款客户经营困难时,而该问题的内部信息还未被公众知晓,由于具有这一信息优势,银行可通过证券附属机构发行证券,以此来偿还贷款,从而转嫁贷款风险。久而久之,这种风险将会影响证券公司的正常营业。
搭配销售 商业银行利用贷款为条件,迫使公司利用银行的证券附属机构发行证券,即将证券发行与政权信贷一起搭配销售,这既扭曲了信贷决策,又造成了竞争的不公平。在信贷市场完全竞争的条件下,优质客户是各商业银行竞相贷款的对象,这种情况不会发生。但是,在我国信贷市场,市场化程度还不高,这种情况还是有发生的可能。
资金防火墙问题
商业银行可能会利用自身的便利条件直接给证券公司贷款,造成资金的非法流动。
当证券公司发生巨大损失时,商业银行还可能对其发放关联贷款,商业银行也有可能向由其同一集团的证券公司承销证券的公司提供贷款支持,另外还可能通过向第三方贷款由第三方支持所承销证券价格。上述几点都增加了商业银行贷款安全的风险性,影响了金融市场的稳定。
信心传染风险
金融市场一般将金融控股集团看作是一个整体,比如:一旦证券公司经营不善陷入困境,投资者和相关利益主体会将这一信息理解为整体金融控股集团出现问题,可能引发银行挤兑问题。例如前几年由于光大国际信托投资公司的支付危机,光大集团的正常运作就受到了严重影响。
资本金重复计算导致抗风险能力下降
金融控股集团可以提高财务杠杆比率,例如集团以外来资本(如通过发债或借款)拨付给子公司的资本金,在集团和子公司的资产负债表中都同时反映出来,如果该子公司用该笔资金在集团内继续投资,则该笔资本就被重复利用。这就相当于在集团内部货币产生了创造,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资本利用效率的最大化,但这意味着资产重复计算,可能会使整个集团的财务杠杆比率过高,抗风险能力下降,影响到集团的金融安全。由于银行、证券等行业在业务经营和风险管理上具有不同的特点,国家有关法规对它们的资本构成及资本充足比率的要求也各不相同。这就使得金融控股集团整体资本充足性的衡量与评估面临困难,集团整体资本充足与否的不确定性加大。
(科教作文网 zw.nseac.com整理) 集团财务信息披露风险
金融控股集团在不同行业从事业务,而各行业的会计准则,会计制度存在很大差别,这就带来了财务信息披露风险,使集团经营管理者和监管者无法及时、准确地掌握集团的会计财务信息。
我国金融控股集团发展策略
共2页: 1 [2] 下一页 论文出处(作者):
金融衍生权力的市场成因及其消解
农村社区金融服务存在的矛盾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