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我国货币政策区域效应差异的实证研究(2)

2014-12-10 01:44
导读:三、实证结果与分析 为了对各区域信贷、产出、物价与全国机构 贷款额的动态特性有一个清楚的了解,应该对前述的估计方程进行脉冲响应分析,通过

  三、实证结果与分析
  
  为了对各区域信贷、产出、物价与全国机构贷款额的动态特性有一个清楚的了解,应该对前述的估计方程进行脉冲响应分析,通过Eviews6.0软件得出3大区域的产出和物价两大因素对货币政策冲击的反应曲线图。
  从3大地区的人均产出对金融机构贷款总额单位Cholesky正向冲击的反应来看,中央统一货币政策在各区域的效应也有所不同。我国东北部地区产出对中央银行统一货币政策冲击的反应要高于中部和西北部地区。
  从东北部地区来看,货币政策对其人均产出的影响在第1期达到最高点近25%,到第2期就恢复到初始位置并在随后的各期内表现的较为平稳。即货币政策冲击对该区域的人均产出效应达到最高点后迅速下降,直至这种影响为负。
  从中部地区来看,脉冲反应曲线图表明其人均产出对货币政策反应的最大值出现在第2期,与东北部地区相比较表现出较显著的滞后性,而且其敏感程度远不如东北部地区,最高只有7%,另一方面,冲击的效果在持续到第4期以后减少到0,随后的波动也并不显著。反映出我国中部地区人均产出受货币政策冲击的影响较小。
  从西北部地区看,可以明显看出,货币政策冲击的效果在第3期达到最大值20%。然后缓慢下降直到第6期变为0,随后继续下降变为负效应。可以看到货币政策冲击对西北部地区的人均产出具有持续的较强的影响。
  各地区物价对货币政策冲击的响应曲线所表现的不一致性明显要小于产出对货币政策冲击响应的不一致性。
  第一,国家货币政策冲击对各地区物价产生的影响大小不同,西北部地区物价受国家货币政策的影响程度要大,其影响最高点均达到甚至超过7%,而中部和东北部地区物价受影响较小,特别是东北部地区。货币政策对其物价影响最高点仅1%。 (科教作文网 zw.nseac.com整理)
  第二,国家货币政策冲击对各地区物价影响在期初具有趋同效应。面对货币政策冲击。3大地区在第1期都有一个显著的上升过程,都是在第2期达到其各自的最大值。
  第三,在随后的时期内各地区表现出不同的反应。其中,东北部地区在随后的时期内持续的震荡变化并伴随着振幅的逐渐减少从而最终收敛于稳定状态;中部地区在第3期就回复的均衡位置,随后一直在低位运行:而西北部地区在随后时期内缓慢地呈现周期性变化,在第5期达到其最低点并继续震荡上行。
  
  四、启示和政策建议
  
  (一)探索建立切实可行的区域货币政策体系
  目前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在不同区域已经存在显著差异。这一现象表明统一的货币政策在区域层面稳定物价、推动发展的能力存在瑕疵。有必要探索建立区域性货币政策体系。研究区域贸易和资金流向、规模对货币政策区域传导机制的影响。
  
  (二)建立综合政策调控机制
  由于金融结构、产业分布、贸易往来的差异,货币政策在部分区域没有完善的传导机制。因此在没有其他配套政策的条件下,单纯使用货币政策在局部区域并不能产生良好的调控效果。为避免这种局面,需要细致、全面地分析区域产业特点和行业分布,分析不同产业对不同区域生产总值的影响,通过设立地方性金融机构体系固化区域金源,建立综合政策调控机制,或制定差异性货币政策工具,避免单纯使用货币政策对经济欠发达地区造成的不利影响。
上一篇:金融创新的内涵及其机制选择问题研究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