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三)培养从事信用风险工作的专业队伍
建立风险管理体系需要具有深厚理论基础、数理基础和基础的专业人员,商业需要长期培养、挖掘和储备符合条件的人才,设法保持其稳定性,防止人才流失。对风险管理的核心技术,最好将其分散化,以防止个别人才流失对整个风险管理体系的冲击。同时,还要注意对现有人员的定期培训和优化调整,及时更新风险管理人员的知识体系,从而确保风险管理体系的先进性和实用性。
(四)培育良好的银行风险管理
银行风险管理文化是指一家银行内部经多年实践形成的风险管理的价值观以及在风险管理政策、程序等方面的传统习惯和行为模式的总和。中国商业银行在构建风险管理体系前,要努力营造良好的银行风险管理文化,建立起重视风险管理的和管理,让银行全体员工以、银行的发展目标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在经营管理过程中,保证收益增长与风险控制相统一、银行员工对风险与收益标准认识上的统一以及经营目标与业绩考核的统一。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风险控制者在涉及主观判断时,才会以风险管理为最高准则,真正实现稳健经营和可持续发展。
当前,国内竞争越来越激烈,金融机构创造利润的内部驱动也越来越强烈,但是追求利润不能忽视风险。此外,在房地产和股票等资产价格持续上涨时期,金融流动将更加活跃,金融机构在努力创造利润的过程中,应进一步加强内部控制机制建设,提高自身风险管理能力,形成良好的竞争氛围。金融监管部门也应当进一步督促金融机构强化信息披露,促进其审慎管理,稳健经营。
(五)谨慎发展住房贷款化
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是指商业银行把自己所持有的流动性较差但具有未来现金收入流的住房抵押贷款汇集重组为抵押贷款群组,由证券化机构以现金方式购入,经过担保或信用增级后以证券的形式出售给者的过程。无法否认资产证券化对于风险分散的积极作用,要看到此类为风险管理提供了风险对冲、分散化的工具和手段。但并没有最终消灭风险,只是改变了风险的配置结构,从金融体系的整体角度看,风险依然存在,并且有可能通过抵押贷款等方式又回到银行。因此,盲目推进住房贷款证券化是不合适的。如果在条件还不具备的情况下仓促建立类似美国住房贷款式的二级市场,一旦发生偿付危机将会造成比次贷危机更加危险的局面,这是需要认真防范的。
(六)客户由倚重大中型企业客户向大中型公司客户和个人客户并重转变
大中型公司客户是国内商业银行长期以来的重点和利润主要来源,也是国内商业银行的优势所在,继续将其作为客户营销的首选目标,扩大其国内商业银行业务占比,巩固公司及机构业务在这一领域的盈利优势地位,是国内商业银行坚定不移的经营方针。但随着总量的快速增长和经济格局的深入调整,个人客户市场的重要性日益凸现,这就要求对客户定位及时做出恰当的前瞻性调整。从长远来看,个人客户尤其是富裕和大众富裕客户将成为国内商业银行最重要的利润增长点之一。同时,优质小型公司客户也将成为银行的重要利润来源之一。因此,国内商业银行必须及时调整客户战略和市场定位,要在继续在大中型企业和机构客户市场的领先地位基础上,加快培育在个人客户市场的领导地位,在全面强化风险控制基础上提高在中小企业市场的优势竞争地位。
(七)产品由存贷款主导型向资产负债和中间业务平衡发展型转变
受传统思维影响和存贷款利差的暂时利益驱动,国内商业银行对中间业务发展重视不足。随着中国利率市场化进程的加快,存贷款利差将不可避免地逐步降低,中间业务已日益突显其重要地位。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入每年以30%以上的幅度增长,已清晰反映出这块市场的巨大潜力。国内商业银行需及时调整产品战略,在将对公贷款和一般性存款作为当前盈利支柱业务的同时,将中间业务和资金业务作为提高盈利水平、改进收入结构的两大重点业务进行拓展,并抓住银行卡、票据贴现等高速增长业务机会。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