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与股份制商业银行规模经济的

2015-01-15 01:06
导读:金融论文毕业论文,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与股份制商业银行规模经济的在线阅读,教你怎么写,格式什么样,科教论文网提供各种参考范例: 摘 要:本文以我国1995-2005年的银行数据为样本,比较分析一直以
摘 要:本文以我国1995-2005年的银行数据为样本,比较分析一直以来都让世人所关注的我国不同所有制商业银行的规模经济问题。在介绍国内外有关银行业规模经济问题研究的文献综述基础上,通过依据大量相关具体数据对我国银行业的市场结构及效益问题进行经验性的判断比较,最后运用超越对数成本函数对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与股份制商业银行的规模经济问题进行实证比较分析,并得出结论:从总体上看,我国商业银行规模系数变化不大,但近几年来在规模效率方面,国有商业银行相对于股份制商业银行来说进步更为显著。   关键词:商业银行,规模经济,比较分析  一、引言  我国银行业经过20多年的发展,从结构上看,已经逐渐形成了以四大国有银行占主体,股份制商业银行等其他各种银行参与竞争的寡头垄断格局;从数量上看,2005年我国共有各类银行业金融机构3万多家,主要包括:3家政策性银行,4家国有商业银行,13家股份制商业银行(含渤海银行),115家城市商业银行,626家城市信用社,30438家农村信用社,57家农村合作(商业)银行,238家外资银行营业性机构,4家金融资产管理公司,59家信托投资公司,74家企业集团财务公司,12家金融租赁公司,5家汽车金融公司,以及遍布城乡的邮政储蓄机构(2007年3月成立了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从规模上看,2005年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境内本外币资产总额达到35.96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9.3%。其中,国有商业银行资产总额19.15万亿元,增长17.5%。股份制商业银行资产总额5.49万亿元,增长24.4%。城市商业银行资产总额1.88万亿元,增长19.9%。其他类金融机构资产总额9.44万亿元,增长20.0%。[1]但是从规模与效率的角度上看,我国商业银行的情况却不容乐观,一直以来,社会各界对中国银行业的发展一直忧心重重,特别是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规模经济问题更让人关注。  本文以我国1995-2005年的银行数据为样本,比较分析我国不同所有制商业银行的规模经济问题。本文的第二部分主要介绍国内外有关银行业规模经济问题研究的文献综述,第三部分依据相关具体数据对我国银行业的市场结构及效益问题进行经验性的判断比较,第四部分运用超越对数成本函数对我国不同所有制银行的规模经济问题进行实证比较分析。最后得出结论:从总体上看,我国商业银行规模系数变化不大,但近几年来在规模效率方面,国有商业银行相对于股份制商业银行来说进步更为显著。  二、文献综述   (一)国外相关研究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国外对商业银行规模经济问题进行实证研究的文献陆续增多,研究人员采用了多种方法确定银行规模边界。20世纪90年代开始,随着国际银行业并购热潮的到来,对银行的最优规模、银行规模边界的划分及银行规模与效率之间关系又重新得到研究重视。  Benston(1972)最早研究了银行业的规模经济效应,认为不管自身规模大小,给定其它条件不变,银行规模扩大一倍,平均成本将下降5%-8%;[2]Lavrence(1989)发现总资产小于1亿美元的商业银行存在规模经济;[3]Nourlas、Ray和Miller(1990)指出,总资产在10-60亿美元变动时,其银行效率会逐渐减小,总资产超过了60亿美元的银行出现了规模不经济现象;[4] Ashton(1998)对英国银行业的研究表明,规模小的银行具有较高的规模经济性质,总资产在50亿英镑以上的银行出现了规模不经济;[5]Budnevich、Franken和Paredes(1998)研究表明,小银行通过并购途径有助于实现规模经济效应,但是大银行无法达此结果;[6]Kuntand、Huizinga(1999)用回归分析方法对80个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银行效率的研究发现,资本、通货膨胀、银行业的市场集中度与利润率正相关,同时,股权结构对银行利润率的影响比较显著。[7]等等。  从上面的综述中我们可以看出,欧美国家对于银行规模扩张是否带来规模经济效应并没有达成一个共识,对银行的最优规模问题也仍然存在较大的争论。  (二)国内相关研究  我国学术界对银行业的规模经济问题研究仅是从近几年开始的。不同学者从不同角度利用不同的方法对我国商业银行的规模经济问题进行了论证及比较。  于良春和鞠源(1999)运用经营效率和成本费用指标对我国商业银行进行了比较研究,认为新兴商业银行的获利能力和经营效率明显高于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即国有银行并没有体现出规模经济优势;[8]赵怀勇和王越(1999)通过对资产收益率和市场集中度等指标的比较研究了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效率问题,没有发现规模经济现象;[9]赵旭(2000)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法DEA对我国国有商业银行1993-1998年的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指出国有银行相对于外国银行而言,其绝对规模并不算大,而就其现有的经营、服务与管理技术条件,其有效的经济规模又比实际规模要小;[10]梁立俊(2003)证明了大中小银行由于各自规模优势的差异导致最优贷款数额不同,贷款供给市场处于相对分割的状况;[11]冯嗣全(2003)从实证的角度论证了银行规模经济与国际化的关系,并运用斯蒂格勒的生存技术,对英美和我国不同规模银行的规模经济状况作了实证分析;[12]王建平(2005)利用成本结构分析模型,证明了我国商业银行在支行层面存在着显著的规模经济性,但在整体层面规模经济性并不显著;[13]扈照轼(2005)对国有商业银行资产规模、机构规模、人员规模的市场集中度与资产利润率、资本回报率、人均利润率进行了对比,得出了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存在规模经济悖论;[14]郑兰祥(2006)通过对中国商业银行机构规模、人员规模与其效率之间关系的Granger因果检验表明,通过扩大规模无法取得商业银行效率的提升。[15]  另外,还有众多学者对我国银行业规模经济问题的研究都是利用构建超越对数成本函数而展开的,只是得出的结论并不尽相同。如徐传谌(2002)运用超越对数成本函数分析了1994-2000年中国商业银行业的规模经济问题,指出在考虑了银行不良贷款比例和对非国有经济放款比例情况下,四大国有银行几乎都存在着规模不经济,而其他新型股份制商业银行存在规模经济,但是其幅度越来越小。[16]刘宗华(2003)利用超越对数成本函数表明四家国有银行经历了从规模不经济到规模经济再到规模不经济的过程,而其他商业银行则逐步显示了明显的规模经济特征。[17]于良春和高波(2003)利用生存竞争法和超越对数成本函数对中国银行业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规模经济在中国银行业中的确存在,但国有商业银行呈现一种规模不经济的状态。[18]阚超(2004)采用超越成本对数模型,对我国四家国有商业银行和十家股份制商业银行1992-2003年的经营情况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商业银行已经从上世纪九十年代的整体规模不经济改变为如今的整体规模经济。[19]国有银行和股份制银行在规模经济状态和发展趋势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股份制银行存在的非理性规模扩张行为已经导致其规模经济递减。张正平(2005)认为在1994-2001年间,四大国有商业银行通过不断扩大规模降低生产成本的方式产生了规模经济效应,更为重要的是,它们还有较大的规模扩张的空间。[20]  从上面的文献综述我们可以看出,学术界对我国银行业的规模经济问题远远没有达到一个共识,这可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一是所采用的方法各异。即使采用的基本方法或模型相同,但模型中的一些基本要素得到了改变,或加或减;二是我国当前特殊的经济环境。我国现正处于经济转轨时期,商业银行改革也正处于攻坚阶段,其中存在着太多不确定或不明显的因素,这也给我们对银行规模经济问题的研究造成了一定的混乱。  三、我国商业银行市场结构的经验性比较分析  经过二十多年的银行体制改革,我国商业银行市场结构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截至2005年末,从不同机构的资产情况看,国有商业银行的市场份额由2004年底53.6%下降到52.5%;股份制商业银行市场份额由2004 年底14.9%上升到15.5%;城市商业银行市场份额仍然保持在5.4%的水平;其他类金融机构市场份额由2004年底的26.2%上升到26.6%。  (一)我国商业银行的规模与效益的经验性判断  1.我国商业银行的规模比较情况。国有商业银行资产规模占全部商业银行市场份额的78.43%,机构规模占全部商业银行的82.75%,人员规模占全部商业银行的90.81%。与股份制商业银行相比,其资产规模是股份制商业银行的3.64倍,机构数量是股份制商业银行的12.80倍,从业人数是股份制商业银行的9.89倍(见表1)。这说明国内银行市场的大半壁江山仍由国有商业银行掌握,国有银行所占的市场容量相当大,国有商业银行在我国银行体系中处于高度集中的相对垄断地位。   表1 我国商业银行2004年规模情况银行机构规模人员规模资产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