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钱规模的研究是伪命题(1)
2015-02-09 01:34
导读:金融论文毕业论文,热钱规模的研究是伪命题(1)样式参考,免费教你怎么写,格式要求,科教论文网提供大量范文样本:
摘 要: 当前的金融形势空前复杂,但要相信,多难兴邦。眼下尤其不
摘 要: 当前的金融形势空前复杂,但要相信,多难兴邦。眼下尤其不能由反热钱推导出必须强化资本管制的结论。恰恰相反,在人民币加速升值、达到平衡点后可能出现趋势逆转的情况下,反而应着手准备在某个时间点
放松资本项目管制,显著提高人民币汇率形成的市场化水平。届时可能出现更加复杂的局面,关键在于是否敢于一揽子解决问题。 关键词: 改革发展,金融市场,热钱规模,资本管制
热钱的研究是一门奇怪的学问。奇怪之一是热钱没有定义,不知道研究对象是谁。有人说,国际收支平衡表中误差和遗漏项和表外的非法资金流入为热钱;有人说,不仅如此,期限在一年以内的合法短期资本流入也是热钱。近期的一项研究将“调整后的外汇储备增加额-贸易顺差-FDI+贸易顺差中隐藏的热钱+FDI中隐藏的热钱”都归结为热钱。更有甚者,一些学者索性采取“诛心之论”,认为只要投资者“旨在”短时间内改变流动方向的资本都是热钱。
奇怪之二是没人说得清流动渠道,不知道热钱从何而来。虽然据说东南沿海有人用船从海上向境内运现钞,但无论如何,地下钱庄不可能成为热钱流动的主要渠道,因此研究者大多将重点集中在国际收支平衡表的表内项目。
先是有人怀疑“误差与遗漏”,但近年来,该项有些年头为正、有些年头为负,并不支持热钱持续流入的结论。而后有人盯住了经常项目下的贸易与服务项,怀疑关联交易、高报出口单价、伪造出口单据假出口,是热钱流入的主渠道。但事实上,在海关与税务、外管等部门电子联网、数据共享情况下,伪造出口单据几乎不可能。近年来,海关统计的中国出口商品价格并没有异常波动,某些出口商品价格上涨是内外通胀共同作用的结果,并非虚报、高报。更为重要的是,高报出口单价必然在企业财务状况上形成超额收入,最终表现为利润,对于已经处于盈利状态的企业必然将增加所得税负担。两税合一、出口退税政策调整前,亏损企业、“两免三减半”的外企、出口退税率达到17%不存在征退税差的电子信息类产品出口企业,高报出口引导套利资金流入境内能够不增加所得税支出。但2008年政策环境变化后,此渠道必然大大收缩。
(转载自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 再就是资本和金融项目下的直接投资(FDI)、短期贸易信贷、短期货币和存款。商务部和外汇局都提供有关FDI的统计数据,2005年以来,两部门提供的数据出现较大差异,主要原因是商务部的统计不包含境外金融机构的投资。FDI项下流入的资本不可能以高流动性资产的形式在境内活动,将某一比例FDI统计为热钱缺乏依据。至于将FDI的未汇出收益和折旧归为热钱更加牵强:一是不能因为此部分资金随时可以合法流出就将之归为热钱;二是在实际运作中,此类资金与企业流动资金很难区分。至于短期信贷、短期货币和存款,虽然增长较快,但总体规模有限。外汇局最新统计数据表明,即使中国短期外债占总负债比超过60%(经验上的合理比例为25%),其占外汇储备的比例也不到15%(经验上的安全比例上限为100%),不足为患。共2页: 1 [2] 下一页 论文出处(作者):
货币政策不能仅盯物价
文化与金融发展的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