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种分配模式理论在保险企业中的实践分析(1)(2)
2015-02-12 01:17
导读:(二)正确运用四种分配模式对企业层面所具有的意义 1.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正确运用四种分配模式能够促进员工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挥,将极大地提高
(二)正确运用四种分配模式对企业层面所具有的意义
1.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正确运用四种分配模式能够促进员工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挥,将极大地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和经营效益。
2.有利于吸引和留住人才。一方面,企业具有科学、健全的分配机制,将会对人才产生强烈的吸引力;另一方面,员工业绩得到充分的体现和奖励,并拥有良好的工作氛围和发展机会,有利于企业使用和留住人才。
3.有利于提高企业凝聚力。在企业中,健全的管理制度是企业的凝聚力所在。缺乏正确的分配机制,尤其是在精神层次上的激励,员工就会失去对企业的向心力,就会导致组织涣散、人心思散、人心思己。
因此,现代企业发展进程中,必须高度重视、合理运用四种分配模式,从各方面不断满足员工的需求层次,为企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人文环境。
二、我国保险企业四种分配模式的现状和问题
(一)工作岗位分配方面存在的问题
1.员工向往的工作岗位与实际工作岗位不一致,造成心态失衡,工作缺乏进取性。
2.才能和特长与工作岗位不匹配,使得员工个人的优势得不到发挥,最终事倍功半。
3.工作岗位竞争机制不健全,存有能者多劳,平者应付,庸者无事,二八规律突出。
4.疏于为员工创造良好的工作氛围、工作条件和发展机会,使人才感到缺乏受人重视的环境和建立事业的舞台,积极性大大降低,甚至选择离开。
(二)物质分配方面存在的问题
1.企业界定员工身份,同工不同酬,挫伤了部分员工积极性。例如,"正式员工"与"非正式员工"在物质分配方面实行双重标准。
2.企业虽实现了以岗定薪,但薪酬往往与职务和级别挂钩,级别低的员工即使能力再强、贡献再大,权力分配不能及时跟进,其收入也低于无所事事的高职务员工。这种分配方式淡化了岗位的价值和员工的贡献,形成了新的不平等。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发布) 3.企业在物质分配中为了避免矛盾,在全体员工或同一层级员工中实行不偏不倚的策略,漠视员工的能力水平差距,这种平均主义的分配方法非常不利于培养员工的创新精神和工作热情。
4.企业虽通过绩效考核来确定员工绩效薪酬,但对管理者个人绩效考核量化不够科学,也不能体现员工在企业内部相对价值的大小,薪酬的激励效果差。
(三)权力分配方面存在的问题
1.用人制度僵化,没有形成竞争机制,干部只能上不能下,上面的人不能淘汰,下面的人没有晋升的可能,特别是年轻员工产生极大的挫折感,失去了前进动力。
2.在干部提拔上存在论资排辈现象,对所谓资历老的人,即使业绩平平,在下一轮提拔时也要优先考虑,其他人即使工作业绩优秀,也得不到重用。
3.在干部提拔上不注重全面考查,有时甚至存在以人划线、任人唯亲及其它腐败现象,而对那些默默无闻、扎实工作的人,在提拔上却不被重用。
4.在组建下级单位班子时,不注重班子成员个人性格特点的组合及优势的搭配,造成班子涣散,战斗力不强,业绩低下。
5.在班子内部分工中,一把手过于倚重某些副职,授予其过多权力,而削弱其他副职权力,造成领导班子成员间矛盾重重,领导力不强。
(四)精神分配方面存在的问题
1.有的企业认为"金钱是万能的",认为只有物质分配才能调动员工的积极性,而忽略了精神分配。但在实践中,不少单位在使用物质激励的过程中,耗费不少,而预期的目的并未达到,反倒贻误了企业持续发展的良好契机。
2.有的企业领导不了解全面情况,片面地将自己熟悉的单位和员工树立为典型,在公共场合予以表扬,其它单位和员工即使做得更好,却得不到肯定,挫伤了大多数单位和员工的积极性。
(科教作文网 zw.nseac.com整理) 3.有的企业领导不注重个人言行对员工的影响,与员工缺乏有效沟通,在日常接触中缺乏处世艺术和人格魅力,使员工得不到精神上的慰藉与激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