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特殊性探析(1)(2)

2015-03-05 01:09
导读:(四)银行经营目标的特殊性 对一般企业来说,其经营目标为公司价值最大化(股东价值最大化),但这并不适用于商业银行,对银行来说,由于存款者为非常

  
  (四)银行经营目标的特殊性
  对一般企业来说,其经营目标为公司价值最大化(股东价值最大化),但这并不适用于商业银行,对银行来说,由于存款者为非常重要的利益相关者,片面强调股东价值最大化会导致存款者利益受到侵蚀,此外,由于银行特殊的行业特殊性,在实现公司价值最大化的同时,还应考虑本身安全、宏观经济稳定以及整个金融体系的稳健。
  
  二、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的特殊性
  
  (一)所循治理理论基础的特殊性
  在公司治理领域,公司应为股东利益最大化服务还是应该更多地考虑利益相关者的利益的争论由来已久。主流的公司治理观点认为,股东是公司的所有者,公司控制权自然属于股东所有,即常说的“股东至上主义”。虽说新兴的利益相关者理论认为公司应尽可能地照顾到所有利益相关者,股东也只是其中的一员。但实践中大量遵循的仍是为股东服务的原则。正是由于商业银行在资本结构、产品以及行业方面的特殊性,银行的利益相关者尤其是存款人远比非银行企业重要得多,因为如果出现破产风险,股东只以出资的8元承担有限责任,其余损失大部分由存款人承担。对银行而言,股东似乎是提供了资金,但如果没有存款人作为主要的资金提供者,银行将失去存在的基础。因而我们在研究银行的公司治理时,要重点关注存款人的利益问题。正因为如此,银行公司治理应遵循的是广义的利益相关者治理理论。
  
  (二)银行委托——代理关系的特殊性
  对于一般企业而言,信息不对称问题主要体现在股东、董事会和经营者三者之间,公司治理主要目的是消除他们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强化董事会职能,形成对经营者有效的监督、激励。对商业银行而言,信息不对称问题较一般企业更复杂,由于银行的利益相关者众多,主要包括存款者、股东、监管人、贷款人等,因此银行的信息不对称不止存在于股东、董事会和经营者之间,更存在于存款人与银行、监管人与银行、贷款人与银行经营者之间,从而导致银行委托代理关系更为复杂。而这些之中又属存款人与银行、股东与银行的委托代理问题最为突出。

(转载自http://www.NSEAC.com中国科教评价网)


  就存款人与银行而言,由于商业银行资本结构的特殊性,存款人缺乏动力及能力监督银行的经营管理,对于股东来说,存款人只能索取固定的收益,这样股东就有和管理者串谋投资于大风险项目而侵害存款者利益的可能性,因为如果投资成功,其可以攫取超额收益,反之则由存款者埋单,从而引发道德风险。这就是有名的股东——债权人代理问题。
  对银行股东和银行管理者来说,由于上述的银行产品的特殊性和银行交易的不透明性,分散的银行的股东想通过签订和执行激励合同或者通过使用投票权来约束银行管理者、影响银行的经营决策比一般公司股东的成本来得更大。更是由于这种不透明性,使得管理者隐藏和转移银行资产来得更为容易。虽然大股东比小股东更有能力和积极性去监督管理者,但这样也更容易形成两者合谋,掠夺小股东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
 另外,由于贷款人的存在,造成银行特殊的经营模式,即银行并不直接面对市场风险,而是采取与生产企业共享风险的方式获取收益。从而形成了银行特殊的代理模式,即股东——银行——企业的双重代理模式。
  在我国,国有商业银行改制后的委托代理关系更为复杂,出资人的权力和监管权力被许多部门共同行使,因此明确界定银行与政府部门的关系,有效协调各政府部门之间的关系,成为提高银行治理效率的重要内容。
  
  (三)董事会设置的特殊性
  由于银行的行业特征,监管者更关注其公司治理对经营业绩的影响,从而使得银行董事会在其公司治理中起着关键的作用。必须认识到监管者与银行的目标未必一致,即安全稳健与股东价值最大化,当两者出现矛盾时,监管者需要一个有效的董事会来解决这个问题。研究发现,银行董事会具有以下两个特点。第一,商业银行董事会往往较一般董事会在规模上偏大,独立性也更强。第二,对于银行业来说,外部董事的激励作用可能更为重要,因为谁都可能成为银行事实上的客户,这就使得银行业董事的独立性其实很难得到满足,银行业董事获取贷款的可能性也非常大。
上一篇:对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分析.(1)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