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3. 外商直接投资利润汇出的用汇需求(D3)。对于外商直接投资企业,国外投资者的投资回报率一般在10%左右。
4. 干预外汇市场、保持宏观经济环境稳定(D4)。这一指标一般用外汇储备占本国当年的GDP比重来衡量,根据国际经验这一比重大约为2. 4%.
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我们可以建立这样一种测算模型:我国适度外汇储备水平(D)=D1(进口总额的30%) D2(外债余额的40%) D3(外商直接投资余额的10%) D4(GDP的2 4%)。根据表1所示的2005年我国的相关数据,可计算出2005年我国外汇储备适度规模为4260亿美元左右(由表2得出)。因此,目前我国8189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大大高于最优规模。
需要指出的是,4260亿美元的适度外汇储备规模是一个动态概念,当国际国内经济金融形势发生重大变化时,适应客观形势的变化,国家可对适度外汇储备规模进行适当的调整,以确保国家经济形势安全和经济的正常、稳定发展。
二、过高的外汇储备对经济产生的消极影响
1. 不同来源的外汇储备形成不同的经济影响。
贸易顺差形成的外汇储备增加说明国内总需求不足,外需的增加有利于经济增长和就业扩大,过大的顺差也表示大量的资源被外国利用,不利于国内居民的生活福利提高,而且持续的顺差往往引起贸易磨擦。外国直接投资形成的外汇储备增加说明外国资本看好中国经济,有利于经济发展和人民福利提高。短期资本流入形成的外汇储备增加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实体经济的发展和活跃,因为它增加了资金易得性和可融通性,但是过多的短期资本特别是纯粹的投机资本流入易导致经济的泡沫化,隐含着经济危机,具有很高的风险性。
2. 人民币升值压力加大,不利于对外贸易顺利开展。
目前我国外汇储备的规模和增长速度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国际上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呼声加大,尤其是美日等国更是极力地鼓吹人民币升值。大量资金通过各种渠道进入我国,而且过去外逃的资金也在回流,期待人民币升值后获利。据有关专家估计,2005年进入我国的短期投机资金大约有500亿美元。流入的资金进一步加大了我国外汇储备的总体规模,引发了关于人民币升值的新一轮争论,我国有可能陷入“外汇储备增长较快—人民币升值预期—资金流入—外汇储备继续增长—进一步的升值和资金流入”这种恶性循环。自2005年汇率调整以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一路小幅上升,到目前已突破1美元兑8 0人民币的关口。
3. 高额外汇储备并不经济,降低了资金资源的利用效率。
中国外汇储备的结构与日本、香港、台湾相比可能有很大差别,后者是自有储备为主,而中国则借入储备的比例比较大,过高的借入储备也就表明容易造成资金资源的浪费。因为,外汇储备是一种实际资源的象征,它的持有是有机会成本的。目前我国外汇储备主要是以活期存款和国库券等方式放在海外生息保值、套利套汇,这种行为实质就是国际货币流通国无偿或低息长期使用外汇储备国资源,并可获得大量的铸币税,使我国变相地成为资本输出国。另外,中国的大量外汇储备投资于美国债券,而美国债券的收益仅为3 5%左右,美国人将这一收益率戏称为“傻瓜收益率”。相反,外资投资于我国的收益率一般在10%以上,7%的收益率差额给我国造成了很大的损失。因此,过高的外汇储备实际上一种资金的闲置即放弃了国内众多的较高投资收益,形成外汇储备的机会成本,无法实现货币这种资源的最优配置。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