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民营银行发展的经济和制度分析(1)(2)
2015-04-03 02:36
导读:从转型经济国家普遍的经验来看,发展民营银行最根本的目的是改变在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银行业高度集中、服务与效率低下的问题。金融改革的滞后和
从转型经济国家普遍的经验来看,发展民营银行最根本的目的是改变在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银行业高度集中、服务与效率低下的问题。金融改革的滞后和金融体系效率的低下,决定了发展民营银行应纳入我国银行体制改革的总体战略来考虑,而不应将其作为一种解决经济问题的阶段性措施。
三、我国开放和发展民营银行的意义
开放中国内地民营银行市场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三方面:
1、应对加入WTO竞争,促进民族金融发展
我国加入WTO后,对外资金融将全面开放。对外开放之前首先要对内开放,开放国内民营银行市场有利于给中资金融注入新的发展活力,加快壮大中资金融发展力量。以民营机制上的优势,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担当起推动中资金融发展的重任,提高与外资银行竞争的整体实力。应对外资金融力量的挑战。
2、适应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的需要,加大对民营经济支持的力度
当前民营经济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最快的经济增长点。由于民营银行与民营企业具有天然的联系,民营银行的服务对象将主要集中在非国有经济,对我国金融体制和经济发展中所有制结构的调整,具有目前其他国有和股份制商业银行所无法替代的作用。
3、推动金融体制的创新,提高金融资源配置效率
民营银行的发展将对促进中国金融业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民营银行完全按市场经济的客观规律发展,彻底打破经营上受政府干预的障碍,从产权结构上和经营制度上充分保证银行的经营自主。民营银行的发展将有利于打破现有的金融垄断,形成合理的市场结构。完善和发展我国金融组织体系,促进银行业的健康发展。
四、我国开放和发展民营银行面临的主要困难
(转载自http://www.NSEAC.com中国科教评价网)
由于金融业属于特殊产业,其发展条件和市场准入要比一般工商企业要求高和严格。当前我国开放民营银行面临不少困难,主要表现在:
一是民营银行面临不合理的竞争环境和较高的行业壁垒。目前我国金融业存在一定的过度和无序竞争,主要原因是银行业市场划分不清,大小机构服务对象没有明确的分工,监管当局也没有有效的调控手段。
二是缺乏科学、有效的金融监管机制和风险防范体系。与市场经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社会信用环境、法律制度、监管手段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由于目前中小金融机构风险隐患相对较大,社会和政府对民营银行会不会重复出现中小金融机构类型的风险,特别是道德风险,存在一定的担心和忧虑。
五、我国民营银行市场准入的路径选择及其争论
1、民营银行的市场准入的基本原则和内容
民营银行市场准入的内容主要有:设立形式与服务对象;股权结构;法人治理结构和内控制度建设;市场化经营机制;人力资源管理;企业文化创新。
2、关于我国民营银行市场准入的争论
该争论主要集中在新组建民营银行(增量改革),还是改革现有的金融机构(存量改革),主要是城市商业银行、城信社和农信社上。
共2页: 1 [2] 下一页 论文出处(作者):
银行业并购规模经济论与中国银行业的实证分析
我国民营银行业发展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