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农村信用社改革的时机分析与对策研究(
2015-04-05 01:14
导读:金融论文毕业论文,海南省农村信用社改革的时机分析与对策研究(论文模板,格式要求,科教论文网免费提供指导材料:
摘要:我国自2003年实施农村信用社改革以来,各项业务取得了很
摘要:我国自2003年实施农村信用社改革以来,各项业务取得了很大的发展,海南作为我国尚未参加改革的省份,何时改革已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笔者分析了在海南省金融生态环境发生变化的背景下,推进海南省农村信用社改革的有利条件和需要解决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农村信用社,改革,措施 我国农村信用社自2003年实施试点改革以来,各项业务发展突飞猛进,取得了很大的成绩,而海南省作为我国最后一个参加改革的省份,何时进入农村信用社改革的实质性操作,已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笔者认为,在海南省金融生态环境发生巨变的情况下,不失时机地推进海南省农村信用社改革已是当务之急。 一、目前海南省推行农村信用社改革的有利条件 1.全国其它省市农村信用社改革能为海南省提供示范效应。我国已有29个省市实施了农村信用社管理体制改革,各项数字表明,改革已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截止2005年末,全国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资产总额为37206亿元,其中各项贷款余额22008亿元,比2002年末增加8070亿元,增长57.9%。总负债35553亿元,其中各项存款余额32626亿元(占全部金融机构的10.8%),比2002年末增加12751亿元,增长64.2%。目前,我国农村信用社已成为全国第四个存款突破30000亿元的金融机构,所有者权益已达1653亿元,比2002年末增加1927亿元。两年多的改革结束了农村信用社连续10年的亏损局面,资本充足率提高到8%以上。[1]显然,其它省市的农村信用社改革可以为海南省推进农村信用社改革提供成功的经验,如改革方案、增资扩股、消化历史包袱、启动资金、机构设置、队伍建设、协调各方面的关系等问题均可以通过借鉴兄弟省份的改革经验而得到解决。 2.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给海南省农村信用社改革带来了契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党中央的一项重大决策,它的实施必将使得海南省农村再生产领域发生巨大的变化。随着海南省农业集约化、商品化程度的提高,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农村的金融资源必将进一步扩大。因此,海南省农村信用社只有尽快的甩掉包袱,完善经营机制,加快改革,才能尽快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更好地履行其职能。 3.近几年海南省农村信用社的改革已有一定的基础。2005年9月,海南省农村信用社正式被国务院批准列入改革试点省份,虽然目前还没有进入改革的实质性操作阶段,但借助农村信用社改革东风,海南省农村信用社已取得了初步的成绩。截止2006年9月末,全省农村信用社各项存款余额93亿元,近三年来存款增加32亿元,增幅52%。在贷款方面也创历史记录,截止2006年9月末,各项贷款余额51亿元,近三年来累计发放“三农”贷款40亿元。农村的信用环境建设也迈出了关键的一步,至2006年9月末,全省农村信用社共创建信用村89个,评定信用户3.3万户,扶持了一大批农业专业户,有效地帮助了农民增加收入。[2]此外,海南省农村信用社这几年的不良资产率也在逐年下降,内部的体制、机制和队伍建设也在增强,干部职工渴望改革的心愿强烈。上述一切表明,公众对海南省农村信用社的信心正在恢复,海南省农村信用社改革所需的内外部条件已经成熟。 4.国务院对海南省农村信用社改革的政策优惠。中央支持农村信用社改革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中央银行再贷款,另一种是央行专项票据。鉴于海南省曾遭受过房地产泡沫经济的重创,中央对海南省农村信用社改革的资金给予了很好的政策,参与改革后海南省可获得专项中央银行票据20亿元以上,对消化历史包袱的支持率至少达50%以上。因此,尽快推进海南省农村信用社改革,借助央行资金的“输血”支持,可以化掉海南省农村信用社的沉重包袱,增强“造血”功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5.有海南省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更大的经营空间。海南省农村信用社的行业管理权交给省政府后,必将进一步调动海南省各级政府的积极性,海南省农村信用社的生存发展空间会进一步增大。这主要因为:一是会取消政府单位、企事业在农村信用社开户存款的限制,并安排涉农资金在农村信用社缴存、结算;二是地方政府会协助清收历年不良贷款,打击逃废债行为,如2005年清收党政干部的欠款已取得明显成效;三是可优先获取政府优质涉农项目的优先经营权;四是国有商业银行的战略调整,也使农村信用社的业务得以扩展。从2001年起,四大国有商业银行陆续退出海南省县及县以下地区,撤并网点机构,上收贷款审批权限,为海南省农村信用社迅速占领市场、巩固客户群体、增强竞争力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6.海南省金融生态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经过八年的努力,海南省已从金融高风险区变为相对稳定的金融安全区。从2005年起,海南省金融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主要表现为:金融总量稳步增长,银行资产质量不断改善,金融机构经营效益不断提高,金融潜在风险不断得到化解,金融不稳定的因素已经得到根本消除。这一切都给海南省农村信用社改革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海南省农村信用社改革的内外部条件都已成熟,改革的障碍已不复存在,其正面临着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发展机遇,因此,必须要从讲
政治的高度来全面推进海南省农村信用社的改革,使海南省农村信用社真正得以焕发活力。 二、推进海南省农村信用社改革需要解决的几个问题 1.需要解决好海南省农村信用社的市场定位问题。要维系海南省农村信用社的可持续发展,必须解决海南省农村信用社的市场定位问题,根据海南省的“省情”、“农情”和“社情”,坚持多元经营方针,充分发挥服务优势,创新金融产品和业务,不断寻找新的效益增长点。一是立足农村,面向“三农”;二是在城区坚持立足社区,成为面向中小企业、个体工商户和城镇居民的社区性零售银行。 2.需要配备好省级联社领导班子,明确各级管理职责问题。农村信用社改革后新的管理体制为省联社、市(县)联社、基层信用社等三级管理,在建立完善法人治理结构之前,如何选好高管人员,配好领导班子,明确管理职责,由此形成权责统一、运转协调、有效制衡、行为规范的农村信用社运行机制是一个值得重视和探索解决的问题。一是按德才兼备的原则配好省级联社领导班子。因为一个好的班子可以使一个企业起死回生,一个不称职的班子可以把一个企业推向破产的边缘。所以能否配备好省级联社领导班子是海南省农村信用社改革成败的关键。二是省级联社如何履行好管理、指导、协调、服务的职责,管什么、如何管?怎样做到既要管理服务好基层信用社,又不干预其正常业务经营,既不越权又不缺位。三是新的管理体制的建立,省联社管理、市(县)联社管理、基层信用社自主管理,三者如何磨合,才有利于农村信用社内控制度的建设,有利于农村信用社管理水平的提高,有利于农村信用社健康发展。共2页: 1 [2] 下一页 论文出处(作者):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农村信贷市场竞争结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