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率决定理论新研究——相对收入购买力平价理(2)
2015-05-30 01:42
导读:二、修正的模型和实证检验 (一)对购买力平价模型的修正 根据前面对购买力平价理论的检验,单纯的购买力平价理论不可能解释地区间的“汇率”,加入
二、修正的模型和实证检验 (一)对购买力平价模型的修正 根据前面对购买力平价理论的检验,单纯的购买力平价理论不可能解释地区间的“汇率”,加入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因素,对e=P/P*进行修改,汇率决定式变为: E=P/DP*/D(2-1) 其中,P为消费物价指数,D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则P/D代表该地区单位收入所支撑的消费价格水平。我们将该汇率决定理论称之为相对收入购买力平价理论。 因此,为了检验该理论的先进性,我们继续在一国范围内进行检验。继续将我国的各个地区假想成各个独立的货币发行区域,由于货币相同,名义汇率仍恒为1。 (二)数据说明 1.物价指数的选择。 文中模型计算中使用的物价指数是以1990年为基期(1990=100),1990~2004年间的居民消费物价指数。之所以选择居民消费物价指数而不选择商品零售物价指数,是因为消费物价指数是包含了贸易品和非贸易部门的比较全面的物价指数,而商品零售物价指数只考虑了贸易部门。虽然非贸易部门的物价不能由于套利活动趋于一致,但它有一定内在约束力使之保持在一定范围内,这个约束力可能保持贸易部门和非贸易部门在人民消费总价值之内的比例趋于一致。共2页: 1 [2] 下一页 论文出处(作者):
家庭收入预期与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实证分析
完善我国基准利率主导作用的基本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