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问题的对策研究((2)
2015-07-11 01:12
导读:三、银行流动性过剩的危害 在流动性过剩的背景下,商业银行经营将面临一些困境。当社会资金过多涌入银行,使得银行存款负债被动膨胀。如果银行采
三、银行流动性过剩的危害 在流动性过剩的背景下,商业银行经营将面临一些困境。当社会资金过多涌入银行,使得银行存款负债被动膨胀。如果银行采取措施约束存款负债被动增长,将使市场化过程中的金融成长步伐减慢,进而影响资本形成能力和资本积累规模;如果银行迫于流动性过剩或流动资产收益率下降的压力,在风险掌握能力不到位的情况下,过度投放信贷,则可能在提高当前收益的同时积累下新的长期风险。笔者将银行流动性过剩的危害概括为以下五个方面: 危害之一:不利于金融体系的稳定发展。随着商业银行改制的逐步推进,资本充足率达标的银行越来越多,资本充足率对贷款的硬约束逐步缓解,商业银行发放贷款的冲动增加。过多的流动性会导致商业银行过度竞争、盲目地竞相追逐大户、非理性降低贷款条件和下浮贷款利率,这些都将放大商业银行的贷款风险,不利于金融体系的稳定(刘震,2006)。 危害之二:增加了央行货币政策操作成本,阻碍货币政策传导能力。由于商业银行持有的证券资产中,央行票据占了大部分“江山”,导致商业银行的资金更多地沉淀在央行,既无法支持实体经济,又给央行带来巨大的操作成本。同时,商业银行大量持有央行票据,超额准备金率高。但由于国内商业银行盈利动机和风险意识明显提高,即使央行通过
放松货币达到放松信贷的目的,也难刺激商业银行大规模扩大信贷,货币传导的效力明显减弱。 危害之三:流动性过剩不利于缓解资金的结构性不平衡。从整个银行体系看,由于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缺乏有效的连通渠道,结存在货币市场上的“过剩”资金对实体经济的贡献相当有限。在金融改革过程中,大量的中小企业得不到必要的资金支持,地下钱庄和民间高利贷成为其资金来源的补充渠道,这说明货币市场上所谓的流动性过剩并不是绝对的,而是在资本市场和部分实体部门缺乏资金的情况下的一种相对过剩。因此,流动性过剩可能是金融改革中商业银行无法通过合理风险溢价进行补偿的一种表现。共2页: 1 [2] 下一页 论文出处(作者):
(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
激励相容监管机制:银行业监管效率的基石
新《公司法》对商业银行信贷经营的影响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