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人民币汇率走势回顾与展望(1)

2015-10-23 02:07
导读:金融论文毕业论文,人民币汇率走势回顾与展望(1)样式参考,免费教你怎么写,格式要求,科教论文网提供大量范文样本: 摘要:2006年我国人民币汇率的显著特征为汇率弹性明显增强、双
摘要:2006年我国人民币汇率的显著特征为汇率弹性明显增强、双向波幅扩大、总体呈小幅升值态势。2007年人民币汇率政策取向是,在稳定汇率的前提下,从政策上弱化和消除人民币升值的非理性预期;其核心内容为:货币政策将突出汇率政策;采取合适的政策组合;适时调整汇率水平;发展和完善外汇市场。展望2007年,对人民币汇率的基本判断为:汇率浮动空间将会进一步放宽,人民币汇率在双向波动中小幅升值。
  关 键 词:人民币汇率;回顾;展望
  Abstract:The distinctive traits of the RMB exchange rate in 2006 are as follows: the elasticity of the exchange rate was markedly strengthened, and the two-way floating band was expanded with RMB appreciated modestly. Under the premise that the exchange rate of RMB should remain stable in 2007, the target of our exchange rate policies is to discourage and remove the irrational anticipation of RMB appreciation. The major aspects of the target policies include having the exchange rate policies as the core of the monetary policies, adopting proper policies portfolios, adjusting exchange rate levels at the appropriate moment, and developing the foreign exchange market. On the whole, we estimate that the RMB floating band will be widened and the RMB will appreciate slightly during two-way fluctuation in 2007.
  Key words:the exchange rate of RMB;review;expectation
  
  2006年是我国实施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后的第一年,尽管人民币汇率面临着国内外多重的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压力,但人民币汇率改革依然以稳健的步伐推进。人民币汇率的未来走势已成为国内外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通过对2006年人民币汇率走势的回顾,旨在分析影响汇率变化的因素及其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力图把握2007年人民币汇率政策趋势,并对人民币汇率的未来走势作出基本判断。
您可以访问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查看更多相关的文章。

  
  一、2006年人民币汇率走势及其主要影响因素
  
  回顾2006年,人民币汇率的特征可概括为:汇率弹性明显增强、双向波幅扩大、总体呈小幅升值态势;而从影响人民币汇率短期变动的因素来看,美元走势已成为最直接的因素。
  (一)2006年人民币汇率走势
  随着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逐步完善和金融市场建设不断加强,2006年人民币汇率弹性明显增强,初步形成了市场供求关系导向的汇率机制,人民币汇率运行机制更趋市场化。
  1. 人民币名义汇率呈波动性升值态势
  人民币汇率屡创汇改以来新高,名义汇率波动性升值。2006年5月15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为7.9982元,{1}首次“破八”。此后人民币汇率保持在小额波动中的稳步上涨,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屡创新高。仅在2006年11月内,人民币汇率中间价相继突破了7.88、7.87、7.86、7.85和7.84五个整数关口,当月累计升值近400个基点。2006年12月28日,人民币汇率更是创出1美元兑7.8149元的新高;与2005年12月30日1美元兑换人民币8.0702元相比,已上升2553个基点,升值幅度高达3.17%。人民币对美元的加速升值,导致人民币对港币也加速升值。在2006年底,港币现钞兑换人民币也首次跌破1比1,人民币进入“港元区间”。
  2. 人民币汇率双向运行态势显现
  人民币汇率持续上升之后会出现一定幅度的回调,双向运行态势显现。2006年3月6日开始,人民币汇率出现6个交易日的连跌,人民币汇率呈现双向浮动特征;8月中旬和9月下旬,人民币汇率经历了较大回调;11月17日,连续第五个交易日下跌,美元兑人民币汇率中间价已经达到了7.8745。人民币汇率共下跌78个基点,成为自3月份以来的最大单周跌幅。汇率下滑的主要原因是前期的升幅过大,累积的大量回调压力得到集中释放,这也是人民币汇率运行机制更趋市场化的体现。
上一篇:我国公司董事会知识水平的现状及原因(1)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