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养老:一个社会网络的分析框架(1)(2)
2015-11-04 01:46
导读:三、结果分析 (一)年龄和家庭结构是影响农民养老意愿的显著因素。 笔者以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家庭人口数、家庭结构和年收入为自变量

三、结果分析 (一)年龄和家庭结构是影响农民养老意愿的显著因素。 笔者以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家庭人口数、家庭结构和年收入为自变量,分别以农民家庭养老、自我养老和社会养老意愿为因变量建立了多元逻辑回归模型,以期找出上述各个自变量对农民养老意愿的影响。从统计结果来看,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家庭人口数、家庭结构和年收入与农民家庭养老无显著关系(P值均大于0.05)。但从回归系数(B值)来看,性别、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家庭结构和年收入与农民的家庭养老意愿呈负相关,其中婚姻状况和家庭结构更为显著。除家庭结构与农民自我养老意愿有显著关系(P=0.047),并且是强正相关(B=.859)。其余的各个自变量与农民自我养老意愿均无显著关系。但从回归系数(B值)来看,文化程度和家庭人口数与农民的自我养老意愿呈负相关,但都不显著。除年龄与农民社会养老意愿有显著关系(P=0.043),并且是强负相关(B=-.759)外,其余的各个自变量与农民社会养老意愿均无显著关系。但从回归系数(B值)来看,性别、年龄、婚姻状况、家庭结构和年收入与农民的社会养老意愿呈负相关。(参见表2)

(二)农民养老的社会网络的强度。 农民养老的社会网络的强度是指构成该网的成员之间关系的紧密程度。一般认为,亲戚、朋友或邻居象征着紧密的社会网络,而熟人等则表示松散的社会网络。从统计结果来看,在农民养老开支的来源中,选择“子女供给”(79.9%)最多,其次依次为“父母自己劳动所得”(56.9%)、“其他”(3.5%)、“亲属或邻居支持”(2.8%)、“养老保险金”(1.4%),而选择“村集体供给”(0%)最少(参见表3)。其中,“父母自己劳动所得”(自我养老)、“子女供给”和“亲属或邻居支持”是紧密性的关系,属于强关系的范畴。“养老保险金”、“村集体供给”和“其他”是松散性的关系,属于弱关系的范畴。由此可见,目前农民的家庭养老和自我养老处于主导地位,是一种明显的强网。同时,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养老的比例有所增加,但增长幅度不大,是一种明显的弱网。共2页: 1 [2] 下一页 论文出处(作者):
(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
医疗保险:中国现状、国际潮流及改革之路(下)
综合性农村医疗保障构架的制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