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商业银行有效治理结构模式及其探讨(1)(2)

2015-11-04 01:46
导读:以内部人监督为主的关系型银行治理结构是指监督、决策和执行均由银行内部进行,主要由大股东组成的董事会直接监督并约束经理层。这种治理结构形式

以内部人监督为主的关系型银行治理结构是指监督、决策和执行均由银行内部进行,主要由大股东组成的董事会直接监督并约束经理层。这种治理结构形式是与相对集中型股权结构相适应的,主要在德、日等银行使用。由于这些国家一些大的法人机构、金融机构持有银行较高比例的股份,而且这些大股东往往又是银行的存款人,使得内部人对经理阶层的控制成为可能。这类银行治理结构的特点主要有:
其一控制权内生于集团内部。银行的控制权由大股东和债权人控制,以及企业法人机构与银行机构之间的交叉持股,从而在集团内部形成了统一的利益相关整体。这种监督方式的缺陷是所有者难以通过股市来转移风险,同时也难以通过股市来灵活地实现资产的交易、流动和重组。
其二制衡机制相对较弱。这类银行的治理结构主要是由股东选派自己的代表参加董事会,由董事会再选择经理层,属于股东直接管理型的。日本银行的董事会与美国的较相似,基本上实行业务执行机构与决策机构合二为一,但是日本银行中股东的代表比较少,主要是内部中高级员工,容易形成内部人控制。
其三经理的选拔内部化。一般而言,由于这类银行由股东直接控制、股东直接参与经营管理,因此,董事和行长人选主要是从内部选拔的,一般不从外部银行家市场上选拔。如日本银行高层执行人员大都是在内部缓慢晋升起来的,一旦被解雇,则很难被再次重用。共2页: 1 [2] 下一页 论文出处(作者):
实施一级分行财务集中改革 促进财务精细化管理再上新台阶
商业银行汇率风险及其管理对策研究
上一篇:农民养老:一个社会网络的分析框架(1)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