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负债根源:理性探究与分析(1)(2)
2015-11-10 01:48
导读:二、经济的不发达和财源不旺是造成乡镇负债问题的经济根源 从有关调查研究中可以看出,欠发达地区乡镇的经济有三个基本特点:一是经济总量明显偏
二、经济的不发达和财源不旺是造成乡镇负债问题的经济根源
从有关调查研究中可以看出,欠发达地区乡镇的经济有三个基本特点:一是经济总量明显偏低。二是仍然是以传统农业为主的产业结构。三是二、三产业不但规模小,而且十分落后。所以,经济欠发达地区乡镇的财源仍然是一种以单一的传统农业为主的财源结构。这样的财源导致财政收入有如下几个特点:一是财政收入绝对规模小。由于欠发达乡镇绝对经济规模偏小,再加上以传统农业为主的经济结构“含税量”小,这些乡镇财政收入 自然 要少些。二是财政收入增长缓慢。在二、三产业落后的情况下,乡镇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是农民收入。近年来,因为国家已经不再用高价收购的办法来鼓励粮、棉、油的生产,传统种植业的盈利水平已经非常低下。这导致以此为生的农民收入徘徊不前,并间接制约了乡镇财政收入的增长。三是财政收入不稳定。无论是传统农业还是经济
作物都要受到自然条件和市场的双重约束,其收益水平波动性很大,从而导致财政收入的不稳定。所以,积极发展经济,壮大乡镇财政实力,是解决乡镇负债问题的又一根本途径。为此必须:1应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农业产业化经营要求以市场为导向,发挥比较优势,按经济效益最大化原则,根据市场机制配置农业资源要素。所以,农业产业化经营是提高农业经济效益的有效手段。这里,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要循序渐进,要特别防止行政干预。要根据各地实际,以多元化模式发展农业产业化。2、乡镇政府应积极推动农业 科技 服务组织的发展。3应积极发展个体私营经济。大力发展个体私营经济是一条增加乡镇财政收入的有效途径。乡镇府应积极扶持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应为它们创造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4、调整经济结构,积极发展二、三产业。在发展农业产业化的基础上,必须调整乡镇现有的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即发展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特别是农业大省中的乡镇一定要做到这一点,调整了结构经济就能振兴,不调整结构经济就难发展。5、要进一步提高乡镇管理经济的水平和能力,这里应尽量减少行政性命令,而是应尽可能为经济做好服务工作。共2页: 1 [2] 下一页 论文出处(作者):宋圭武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新中国外债研究的几个问题
股权约束、债权约束、市场约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