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清代后期的外币流通(1)(2)

2015-11-10 01:48
导读:鸦片战争后,外国资本主义势力对中国及中国周边国家的侵略不断加强,中外交往日渐深入,在我国流通的外币种类愈多、范围愈广、势力愈大,大致可分


  鸦片战争后,外国资本主义势力对中国及中国周边国家的侵略不断加强,中外交往日渐深入,在我国流通的外币种类愈多、范围愈广、势力愈大,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到1870年前,主要是鹰洋取代本洋。

  五口通商后银元日益流行,本洋是华东华南最受喜爱的货币。虽然墨西哥独立(1821年)不久便停铸本洋,但中外贸易的需要和它在中国的升水吸引世界各地的本洋源源流入。到1852年底为止升水通常维持在8%到16%[2](第528页)。1853年太平军攻占南京后,一方面因为战乱人们纷纷收藏这一公认的价值标准,另一方面那几年上海生丝出口剧增,需大量本洋供收购生丝之用,本洋出现短缺。4年内输入约6000万元仍不敷用,升水稳定在50%以上,有此币者愈视为奇货。到1856年夏季,在欧洲不论用什么价格再也搜罗不到本洋,它在上海的升水达到86%,依然极难得到。鹰洋开始取而代之,本洋衰落下去[3](第55、56页)。清朝末年仍在流通的各种西班牙银元可能还有几千万元。

  墨西哥从1823年自铸银元,成色重量皆仿本洋,因镌有鹰徽,俗称"鹰洋"。进入中国后长期不大受欢迎,对本洋贴水有时超过25%。直到1853年在广州取代本洋,1857年"攻克"上海,势力迅速扩张,60年代势力达到广东、广西、福建、 台湾 、江苏、浙江、江西、安徽,始终保持一定的升水[4](第150-154页)。鹰洋也是当时远东地区,包括香港、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南洋、朝鲜、安南等地最好的硬通货。

  这一时期,"夷钱"进一步向内地渗透。咸丰初年在北京查获"光中通宝"字样的小钱[1](第99页)。

  第二阶段从19世纪70年代至清末,外币在华流通获更大发展,呈现多元化状态。

  1.外国银元。鹰洋在东亚独步一时,各国政府(或殖民政府)渐自铸银元抵制。而美国羡其利,更仿制一种贸易银元出口远东。这些银元重量、成色都以鹰洋为准,略有出入。于是又有数种外国银元流入中国,在一些地方成为鹰洋劲敌。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编辑整理)



  日本银元(也称日本龙洋或龙番,1871-1897),成色90%,重416英厘。流入中国约2000万元,流通于福建沿海、台湾、广东的潮汕和琼州、江西的九江和南昌、辽东半岛、山东半岛等处[5](第112页)。

  美国贸易银元(1873-1887),成色90%,重420英厘(库平0.7296两)。一度在东南沿海颇受欢迎,1887年停铸。留在中国的被熔化(因含银较多),19世纪结束前已绝迹[4](第144页)。

  西贡银元,1885年法国人在安南开铸银元,因重于鹰洋(420英厘,90%成色),被熔解或藏匿。1895年铸新币,减重至416.66英厘。流入我国两广和云南,人称法光,可能达上千万元[5](第146页)。

  香港银元。1866年英国在香港发行一种银币,因含银量低于鹰洋不受欢迎,两年后停铸。1895年又在印度的造币厂仿鹰洋开铸新币,获得成功,流入我国的不少于8000万元,人称站人或杖洋。除在两广、福建有行使外,更在华北的直隶、河南、甘肃、山西、山东、陕西、绥远等省广泛流通[6](第880页)。

  虽然受到其他外国银元和中国自铸银元的挑战,直到清末鹰洋仍是流行最广的银元。其势力范围以江浙为主,上海是大本营,并扩及两广、福建、台湾、安徽、江西,内地通商口岸也多有踪迹,输入总量在3亿元以上[6](第880页)。

  除外国大银元,广东、福建等地还有外国银辅币流通,"一角、二角者数种,便于零用,民尤赖之"。据说光绪前期,"沿海各市面,凡贸易至百十文以上,从无用现钱者,皆以一角二角之洋钱代之"[1](第633-634页),其种类复杂,数量很难估计。有人认为,合大银元能达到1.8亿元,显然太多[7](第73页)。

  此外,光绪年间印度的卢比银币(重库平三钱二分)渗入西藏,"流行藏卫,渐及各台"。后来"竟侵灌至关内打箭炉并滇省边境,价值任意居奇",数量则不详[1](第840-843页)。
上一篇:乡镇负债根源:理性探究与分析(1)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