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信息传递、组织结构与银行效率(1)(2)

2015-11-14 02:04
导读:信息传递的时效性关系到银行组织的市场机会转换为现实收益的程度,只有灵敏的反应机制才能抓住稍纵即逝的市场机会,及时的信息传递为实现这种转换

  信息传递的时效性关系到银行组织的市场机会转换为现实收益的程度,只有灵敏的反应机制才能抓住稍纵即逝的市场机会,及时的信息传递为实现这种转换赢得了时间。时效性受到信息传递的技术和距离的影响,到决策层的距离一定时,传统信息传递技术的速度慢、时效性差;信息传递技术一定时,到决策层的距离越短,时效性越强。提高信息传递的时效性可以从革新银行信息传递技术和合理分权着手。[2]
  
  三、信息传递效率视角下的银行组织结构演变
  
  银行组织结构确定了银行组织工作任务的分工、分组和协调合作。银行的组织结构从专业化、部门化、指令链、控制跨度、集权化、正规化等维度加以区分,一般可分为层级组织(高度结构化、标准化、机械模型,一般也称作传统组织)、无边界组织(松散无定性、有机模型,一般也称作虚拟组织)和介于二者之间的中间态结构(兼具层级组织和无边界组织的特点,也称柔性组织)。可以认为从层级组织过度到无边界组织是一种组织结构变迁的大趋势。
  1.层级组织。当前,绝大部分银行的组织结构还是各种各样的层级组织结构,具体可分为U型、H型和M型三种基本形式。
  U型组织结构(Unitary structure)是按职能划分部门,各部门独立性较小,管理集中在高层管理人员手中的中央集权式一元组织结构。公司的一切决策均来自于公司的最高领导,信息传递以纵向为主。随着公司业务规模的扩大,分工的日益复杂以及信息量的增加,这种组织结构模式的适应性越来越差,容易出现“管理控制失效”(科斯,1937)。直线制、职能制、直线参谋制、直线职能参谋制属于该类型组织结构。H型组织结构(Holding Company structure)是一种控股公司型、高度分权的组织结构。一家银行可以拥有很多数量的不相关联的产业单元,每个产业单元都是一个利润中心、投资中心和信息中心。信息传递还是以纵向为主,但横向传递因产业单元的独立性而有所改善。银行内部模拟市场运作,市场的信息—决策机制部分替代银行的信息—决策机制。子公司制是H型组织结构的主要代表。M型组织结构 (Multidivisional structure)是一种集权与分权相结合,更强调整体效益的大公司结构。M型结构一般按产品或区域来设立事业部,各事业部通过下设的职能部门来协调从生产到分配的生产经营全过程,事业部在组织内部类似一个个独立的银行,有着自身的任务和目标,事业部是半自主的利润中心、投资中心和信息中心。信息传递还是以纵向为主,但横向传递的要求因事业部的半自主性仍然较高。与M型组织相对应的组织形态主要是事业部制、分公司制、矩阵制。银行无论是采取U型、H型还是M型组织结构,其信息—决策机制都具有层级制的特点,对信息处理的权利是依节点所处的层次分配的。这种层级制的信息机制的特征是分散收集、纵向传输、分层集中处理。 中国大学排名
  2.无边界组织。部分银行采用E型无边界组织结构形式。E型组织结构(Ecological structure)是一种为了获取由银行、供应商、消费者、竞争者、中介机构构成的一个“生态系统”或“食物链”中的最大利润而设计的具有生态适应性的组织结构。创造性的、学习性的组织才具有生态组织的适应性,才能整合存在机会利益的每个商业生态系统、协调自己在各生态系统中的活动,实现自己在多个生态系统中的利益。E型组织有若干相对独立的小组,小组成员有充分的自由。如果把工作小组甚至个人理解为组织的网上结点,大多数结点相互之间是平等的、非刚性的。小组和个人有紧密协作、迅速培育并领导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的权力与责任。这种形式灵活机动,可以实现全方位的信息化沟通。
 3.柔性组织。从运作方式上看,从层级组织到自由化无边界组织之间存在着各种类型银行组织。信息效率影响着银行的组织模式,反过来,银行的组织模式又对信息效率产生反作用。作为银行组织关键生产要素的信息资源,其交易效率的内外比较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组织规模变化的模式。未来银行的组织结构将从命令链到网络化、从控制到协调、从职位权威到知识权威、从序列活动到同步活动、从纵向交流到横向交流、从不信任和服从到信任和忠实,通过不断学习、追求创新来适应未来海量信息中把握机会的需要。层级制内部从直线制到直线职能制的演变主要是节约了协调信息渠道(横向信息渠道),而较少节约控制信息渠道(纵向信息渠道),正是这种演变节约协调性信息传递的成本,简化了过分复杂的协调关系,提高了信息效率。从层级制到无边界组织结构的演变在信息渠道方面没有明显改善,有的甚至还有增加,组织结构在事业部制以后的演变主要解决的是激励问题,并以此控制信息传递的人为失真问题。从层级组织到无边界组织的大趋势也是组织信息效率提升的大趋势,但现实的演变路径还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3]
上一篇:完善我国信托赔偿准备金制度初探(1)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