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T模式下商业银行贷款的风险及其防范(1)(2)
2016-01-14 01:03
导读:第四,BT模式实际上是将资金实力、资信实力和建造实力结合在一起的一种投融资方式,避免了直接施工招标过程中一些实力较弱的承包商为了中标盲目压
第四,BT模式实际上是将资金实力、资信实力和建造实力结合在一起的一种投融资方式,避免了直接施工招标过程中一些实力较弱的承包商为了中标盲目压低报价、恶性竞争的倾向3。
总体来说,由于BT模式不需要政府担保,不增加外债,而且也不影响政府日后获得项目的所有权,因此被地方政府在
市政工程尤其是非经营性项目建设过程中广泛采用,日益受到欢迎和重视。
三、商业银行BT项目贷款面临的风险
按照国际惯例,承接BT项目时要求投标方成立独立的法人项目公司,该公司应该有超过项目投资总额30%的自有资金。因为BT模式本来就是为了方便市政工程投融资才出现的,如果承建方没有足够的资金支持,那BT模式就失去了本来的意义了。除了这至少30% 的自有资金,其他的需要通过融资来实现,而商业银行贷款在这里起着一个非常重要的作用。在BT模式中,商业银行提供的项目贷款可能面临以下的风险5:
1、BT项目公司本身的风险。这也是商业银行审查任何贷款申请首先必须确认的一点,即申请人是否具有申请BT项目贷款的主体资格。除了要有30%以上的自有资金以外,项目公司还应该有充足的技术力量、具备建造和管理类似工程的业绩和经验以及政府部门在标书中要求的条件和国家法律法规所规定的合法投标主体所必须的资格条件。一般来说能够中标政府机构的BT项目并组建项目公司,基本都具备向银行申请项目贷款的条件,但贷款行还是要认真审查。
2、BT项目合同产生的风险5。BT项目合同是整个BT模式赖以运作的基础,也是贷款银行对项目放款的基础。合同是由承建方(投资方)与政府部门签订的,银行并没有参与,但是合同本身对贷款银行非常重要。项目合同所约定的权利越明确,意味着政府部门赋予项目发起人的权限就越大,政府对保障项目权益实现的承诺越多,银行贷款的安全系数就越高。比如BT项目的期限就直接影响着银行贷款的期限;又如BT项目公司给予贷款银行的担保权益,最重要的一项就是将合同项下的权利转让给贷款人,但能否转让从根本上来讲还是取决于BT项目合同本身。因此,贷款银行必须明确BT项目合同的具体条款,以确定合适的贷款条件或者不予贷款。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发布) 3、BT项目按合同要求完工的风险。贷款人遇到的最重要的一项风险就是项目建设不能按合同约定完工的风险。引发该风险的因素主要有无法按时完工、成本超支、出现技术障碍或者劳资纠纷而中途停工、工程质量不过关等等。
首先是项目不能按时完工,从而对按时还本付息产生影响。尤其是很多BT项目合同约定,如果承建方不能保质保量按时完成任务,就必须依据违约条款承担责任或者扣除部分工程款,而这将对银行收回本金和利息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
其次是关于成本超支,即BT项目的实际支出超过了工程预算,使得政府机构需要更多的资金才能实现回购。这里面的具体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比如技术攻关的成本增加、通货膨胀的影响、管理费用的上升、劳资纠纷等导致项目成本增加或者中途停工。这种情况也会使贷款银行陷入被动的境地,无法按期收回本金和利息。
再次是关于工程质量问题6。由于BT项目中政府机构只与总承建方发生联系,由后者具体负责BT项目公司的组建和其他事项的落实。因此,项目的具体实施经常被细化和层层分包,如果政府机构的监管不能到位,就会经常导致建设标准、建设内容、施工进度和工程质量不达标的问题。
共2页: 1 [2] 下一页 论文出处(作者):
基于穷人信贷权的小额信贷瞄准机制及其偏差研究
零售银行产品创新的基本范式:一个住房抵押贷款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