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我国保险市场运行情况及2007年展望(1)

2016-01-22 01:13
导读:金融论文毕业论文,我国保险市场运行情况及2007年展望(1)论文模板,格式要求,科教论文网免费提供指导材料: [摘要]2006年我国保险市场发展水平进一步提高,市场运行环境得
[摘要]2006年我国保险市场发展水平进一步提高,市场运行环境得到改善,市场发展潜力进一步释放,保险创新不断推进,行业发展进入最好时期。2007年,我国宏观经济形势看好,为保险业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础;金融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保险业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将进一步加强改善监管、防范化解风险,促进保险业创新发展;大力激活市场发展潜力,继续提高保险渗透力和覆盖面;改善公司经营效益,切实转变增长方式;应对经济金融形势变化的影响,着力增强行业发展的适应能力。   [关键词]保险创新;风险防范;宏观经济形势;经营效益;增长方式  2006年是我国保险业极不平凡的一年。国务院颁布关于保险业改革发展的23号文件后,市场运行环境得到改善,市场发展潜力进一步释放,保险创新不断推进,保险市场与整个金融市场的良性互动发展进入新阶段,行业发展进入最好时期,呈现出“发展速度加快、业务质量改善、经济效益提高、市场秩序好转”的良好局面。一年来,保险业从服务构建和谐社会全局和金融业改革大局出发,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积极应对经济金融形势的发展变化,市场稳健运行,防风险和促发展各项措施取得明显成效,发展的政策环境逐步优化,实力显著增强,在经济社会发展和金融改革中的影响大大提高。  一、2006年保险市场发展水平进一步提高,保险业整体实力显著加强  2006年,全国保费收入5 641.44亿元,同比增长 14.4%,赔款和给付支出1 438.46亿元,同比增长26.55%。保险公司总资产19 731.32亿元,较年初增长29.04%。资金运用余额17 785.39亿元,较年初增长26.2%。保险市场运行呈现出以下特点:  (一)公司经营趋向理性,又快又好发展理念深入人心  一是公司发展规划和经营策略更加符合市场实际,在发展速度、业务质量和经济效益关系的处理上更加理性。人保财险、中国人寿、中国平安三家上市公司在发展速度、业务规模和实现利润方面均衡发展,受到国际投资机构的认可。二是在加快发展的同时,各公司加强了业务薄弱环节的建设。如人保财险正在筹备成立专门的责任险和农业险事业部机构,进一步推动责任险和农业险的发展;中国人寿成立了县域保险部,加大了对“三农”保险的开拓力度。三是注意处理好创新与发展的关系,更加重视创新对业务发展的重要推动作用。一些公司突破了传统的管理模式,在推进后援大集中、业务流程创新的同时,积极创新发展模式,如中国平安通过成立养老金公司,实现了寿险个险和团险业务的专业化管理。  (二)业务增长速度明显提高,区域均衡发展好于往年  年初以来,金融产品竞争日趋激烈,保险业及时调整经营策略,进一步加大产品营销力度,改善服务,在2005年规模基数较大的情况下,业务增速有所提高,行业实现了快速发展。全年保费收入同比增长14.4%,明显高于GDP的增长速度。各地区过去业务发展参差不齐的状况得到改变,市场整体发展水平普遍提高。东部地区在规模较大的基础上,继续保持较快发展;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发展速度超过了东部地区,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趋势。  (三)财产险实现高速增长,寿险增长速度相对趋缓  财产险保费收入1 580.35亿元,同比增长23.2%,高于去年同期10.3个百分点,也高于近五年来16%的增长速度。增长速度较快的险种有车险、责任险和农业险,增速分别达到25.4%、35.3%和33.9%。交强险占车险业务比重也提高到15.5%。财产险业务的高速增长,主要得益于车险市场秩序的逐步规范、交强险的成功实施和相关政策的协调等因素。寿险保费收入4061.09亿元,同比增长11.31%。与 2005年相比,增速相对趋缓,其中银邮代理业务出现了持续下滑的趋势。寿险业务增速趋缓的原因,主要在于股市复苏、存款加息、银行揽储意愿增强,以及寿险公司经营策略的调整等因素。  (四)业务质量逐步改善,行业经营效益明显提高  全行业更加注重科学的管理和业务内涵质量的提高。从财产险看,赔付率与2005年持平。亏损的业务只有车险和保证保险,农业险、责任险和健康意外险保费收入快速增长的同时,承保利润保持了20%以上增长。从寿险看,业务结构不断优化,续期和新单保费同步较快增长。在新单保费中,期缴保费增长率也高于趸缴保费增长,由于市场秩序的好转和公司内部管理的加强,行业整体效益明显改善。  (五)专业化管理不断加强,投资收益水平高于往年  保险公司资金运用余额为17 785.39亿元,实现保险资金运用收益955.3亿元,收益率达5.8%,比2005年提高2.2个百分点,为近三年最好水平。行业竞争力逐步提高,上市公司得到国际投资者的普遍认同,股价不断攀升,中国人寿市值已位列全球上市寿险公司第一。在股票市场回暖的条件下,保险机构及时调整投资策略,把握住有利的投资时机,通过加大新股认购和配售力度、调整银行存款和证券投资基金的投资比例,保险资金的收益大幅攀升,取得了显著的投资效益。  (六)收购银行和控股证券,综合经营取得实质性进展  面对金融市场即将全面开放的形势和综合经营快速发展的趋势,保险公司积极参与了银行、证券业的改革。中国人寿出资46.5亿元认购中信证券增发的5亿A股,成为中信证券第二大股东;通过投资成为民生银行第一大流通股股东,同时取得兴业银行1.75%的股权。此外,中国人寿与花旗集团联合成功收购广东发展银行,取得20%的股权。平安集团出资49亿元收购深圳商业银行89.2%的股权,取得完全控股权,同时成为浦东发展银行第一大流通股股东。保险业近年来的快速发展,一方面为自身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保险业的科学谋划和有效的政策协调,也为行业在金融综合经营格局中占据了战略制高点。  (七)保险监管进一步加强,行业风险得到有效防范  针对行业发展中存在的潜在风险点,保监会2006年出台了一系列防范和化解风险的政策措施,在创新监管方式的同时,加大市场调控力度,风险预警和处置能力进一步提高。基本建成偿付能力报告编报规则体系,行业在业务快速发展的同时,偿付能力整体状况良好。保险保障基金目前达到 80亿元,行业发展的基础和抵御风险的能力得到增强。针对资金运用规模迅速扩大、市场投资风险增加及公司内控薄弱的情况,依据制度先行和风险可控的原则,完善了风险管理制度,加大了现场检查力度,确保了资金运用没有大的风险发生。 (转载自中国科教评价网http://www.nseac.com
 (八)市场秩序趋向好转,行业诚信建设不断推进  针对市场运行中存在的突出问题,2006年对银保代理业务以及车险和大型商业保险费率进行了重点规范和监管。银行代理手续费恶性竞争得到遏制,车险市场竞争秩序显著好转,地铁、船舶、电厂等大型商业险费率逐步回升。诚信服务创新试点稳步推进,有的地区推行诚信绩效考核体系,有的地区提出误导保单一年内全额退保,有的地区开展“投保提示”,推进保险合同纠纷快速处理试点,行业诚信建设取得了积极成效。共2页: 1 [2] 下一页 论文出处(作者):
上一篇:我国上市公司自愿性信息披露问题研究(上)(1)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