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资产减值转回规定的演变看其对上市公司利润(2)
2016-02-13 01:14
导读:近几年,某些上市公司趋于自身利益的驱动,大玩“减值冲回”游戏,利用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和冲回“熨平”企业业绩,从而达到保牌、摘帽、增发、配
近几年,某些上市公司趋于自身利益的驱动,大玩“减值冲回”游戏,利用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和冲回“熨平”企业业绩,从而达到保牌、摘帽、增发、配股目的的现象更是层出不穷。如:ST科龙2000年净利润为负6.78亿元;2001年的净利润为负l5.56亿元,其中计提了资产减值准备6.35亿元;在面临3年连续亏损必须退市的压力下,2002年ST科龙的净利润为1.01亿元,其中资产减值准备转回了3.5亿元。
为了进一步了解旧准则中资产减值规范执行的效果,笔者对申银万国证券研究所“股票池”中的300家被重点关注的上市公司2005年中报进行了调查分析。据统计,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无形资产减值和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三项合计数占公司2005年中报税前利润的比例达到20%以上的公司共有34家,比例达到100%以上的主要包括G华新、爱国股份、陕国投A、华北制药等7家上市公司,其中G华新高达570.97%,爱国股份高达554.64%。通过调查表明,许多公司2005年前半年度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差异悬殊,进一步分析其会计报告,可以发现企业在计提资产减值准备上随意性很大。以G华新为例。该公司近五年来计提减值准备情况如表2,数据显示2001年至2003年G华新计提减值准备余额变化幅度平缓,没有出现较大的波动,然后2004年时却出现了突变,相比2003年减值准备余额竟翻了将近四番。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情况,虽然不能排除资产确实减值的可能性,但更有可能是公司以此作为利润调节的手段。G华新(专门从事水泥的生产和销售)所从事的行业因投资需求的拉动呈现出近年来的景气高点,但它却仍在当年高额计提减值准备,则很有可能在此后行业景气下滑的年份里大幅度转回以往年份计提的减值准备,以资产减值准备为手段进行利润平滑化处理。
表2:G华新2001年至2005年计提减值准备情况表(单位:元)
中国大学排名 年份 2001.12.31 2002.12.31 2003.12.31 2004.12.31 2005.6.30
减值准备余额 35066161.72 39486567.56 41326726.07 159344584.6 157982984.6
(资料来源:根据wind资讯金融终端提供数据整理所得)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