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资产减值转回规定的演变看其对上市公司利润
2016-02-13 01:14
导读:金融论文毕业论文,从资产减值转回规定的演变看其对上市公司利润在线阅读,教你怎么写,格式什么样,科教论文网提供各种参考范例:
从资产减值转回规定的演
从资产减值转回规定的演变看其对上市公司利润的影响
摘要:2006 年2月15日我国颁布了《资产减值》准则,规定已确认的资产减值不得转回,对于资产减值制度而言这一规定具有重大意义。本文主要研究了资产减值转回规定的演变,结合案例分析了我国资产减值制度的变化对上市公司造成的影响,进而探讨新准则中资产减值有关规定的意义。
关键词: 资产减值 上市公司 利润影响
一、引言
我国《企业会计制度》和《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以下简称“旧准则”),企业应当定期或者至少于每年年度终了,对各项资产进行全面检查,合理地预计各项资产可能发生的损失,对可能发生的各项资产损失计提资产减值准备。1998年颁布的《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规定对应收账款、存货、短期投资和长期投资计提减值准备,2000年颁布的《企业会计制度》规定计提资产减值的范围增加了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在建工程、委托贷款,由此扩大成了八项资产减值准备,并要求上市公司必须执行资产减值相关规定。旧准则还规定“已确认并转销的资产损失,如果以后又收回,应当相应调整已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
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颁布了新的企业会计准则(以下简称“新准则”),不但单设《企业会计准则第8 号—— 资产减值》,还在《企业会计准则第2 号—— 长期股权投资》、《企业会计准则第22 号—— 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等准则中涉及相关资产的减值问题。依据新准则的规定只有部分资产可以转回,《资产减值准则》中涉及的资产、生物性资产准则等均明确规定不得转回(具体规定见表1)。
表1:资产减值会计政策表 您可以访问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查看更多相关的文章。
资产名称 计量属性 已确认损失转回
《资产减值》准则涉及资产 可收回金额 不得转回
存货 可变现净值 可以转回
消耗性生物物资 可变现净值 可以转回
生产性生物物资 可收回金额 不得转回
公益性生物物资 不作减值处理 ——
投资性房地产(成本模式计量) 可收回金额 不得转回
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模式计量) 公允价值 未明确规定
建造合同 成本 未明确规定
所得税资产 应纳税所得额 可以转回
未担保余值 公允价值 可以转回
金融资产(公允价值计量) 不作减值处理 ——
金融资产(摊余价值计量) 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 可以转回
金融资产(权益工具投资及其相关衍生金融工具) 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 不得转回
石油开采权(探明矿权) 可收回金额 不得转回
石油开采权(未探明矿权) 公允价值 不得转回
(资料来源:张旺军.资产减值会计新政策解读.财会月刊, 2006;8:27)
由于资产减值会计处理存在着利润管理的可能性,资产减值会计政策一直是会计规范体系中的一个焦点。新准则明确禁止减值损失转回的规定是资产减值制度新的突破,此项规定将对企业特别是上市公司的利润产生较大影响。新准则是否能完全遏制企业利用减值准备进行盈余管理的行为?旧准则中资产减值相关规定究竟对上市公司的利润造成了怎样的影响?《资产减值》的出台与实施又将对上市公司产生怎样的短期和长远影响?本文将对这些问题进行探讨。
二、旧会计准则下资产减值对上市公司利润的影响
旧准则允许资产减值的转回并且规定转回金额增加企业当期的利润,从而为企业利用减值准备转回制造虚假利润开启了方便之门。
由于我国上市公司面临着诸多的监管,而这些监管又往往以较为单一的财务指标作为评价依据,因此上市公司管理层为了迎合管制,必然会利用各种手段来进行盈余管理。有关学者对资产减值准备通过不同的方法和视角进行了实证研究,较一致地得出了上市公司利用资产减值准备政策进行盈余管理的结论。向凯(2004)对我国配股上市公司盈余操纵的实证研究表明,资产减值与坏账准备项目和经营性应收项目等两个项目是以配股为动机的盈余操纵的主要手段。赵春光(2006)对资产减值与盈余管理关系的实证研究表明,减值前亏损的公司会以转回资产减值进行盈余管理来避免亏损,减值前盈利的公司会以转回资产减值进行盈余管理来避免盈余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