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股市政策效应的演变研究(2)
2016-02-20 01:14
导读:2.2 中国股市政策的制度缺陷是中国股市政策效应演变的直接原因 中国股市政策的制度缺陷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宏观政策缺乏连续性和稳定性。政
2.2 中国股市政策的制度缺陷是中国股市政策效应演变的直接原因
中国股市政策的制度缺陷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宏观政策缺乏连续性和稳定性。政府干预市场往往是从稳定股市的愿望出发的,但是由于股市运行规律的特殊性,政府的干预往往适得其反,加剧了股市的动荡。政府干预往往造成政策随意性很大,政策“朝令夕改”,使投资者无法合理预期政策走向,产生盲目投资或失望情绪退出股市,加大股票市场波动。特别是中国股票市场在成立初期缺乏一套规范证券市场健康运作的法律法规体系和相对稳定、具有政策连续性的监管制度,相当多的管理制度和政策措施都带有很强的临时性、易变性,使市场难以形成稳定的政策预期,不确定性强,政策风险大。正因为如此,在中国股票市场的发展中,政府总在不断地制定新办法、新政策、新措施,导致股市管理政策多,出台频率高。这一方面使股票市场经常地受到宏观政策的影响并因每一次政策的出台或制度的改变而带来股票市场的剧烈价格波动;另一方面是宏观政策逐渐成为一种长期左右股票市场运行趋势的因素,形成了市场围绕政策转的局面,大大削弱了市场机制的作用,降低了市场运行质量,宏观政策的威信和政策效率也因此而大大降低。
中国股市政策的制度缺陷在股市建立初期表现得尤为明显,这是中国股市初期对政策反应强烈的原因。从2001年开始股市的政策效应已经开始有了方向性的转变,主要体现在弱化融资功能、强化资源配置功能、弱化随机干预、强化制度制衡。近年来出台了一系列加强上市公司监管的法规制度和政策措施,比如以强制性信息披露为核心,建立了“事前立规、依法披露、事后追究”的监管制度,建立了上市公司诚信评价体系以及“辖区监管责任制”等等。同时,类别股东表决以及新股询价制度的实施也加快了股市的市场化进程。
2.3 中国股市的逐步规范化是中国股市政策效应演变的内在原因
中国股市逐步规范化主要表现在:
第一,市场规模迅速扩大。1990年在上海交易所挂牌交易的只有8只股票,到2006年2月底,上海交易所和深圳交易所已有1 374家上市公司,市场规模迅速扩大,市场的迅速扩容使得市场对政策的敏感性降低,政策效应减弱有其必然性。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