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金融结构调整中的保险效应分析(1)(3)

2016-02-27 01:01
导读:1.历史形成的投融资格局对我国金融结构变迁有着较大影响。改革开放前,我国取消了商业信用和金融市场,银行为代表的间接融资是惟一的融资途径,货

  1.历史形成的投融资格局对我国金融结构变迁有着较大影响。改革开放前,我国取消了商业信用和金融市场,银行为代表的间接融资是惟一的融资途径,货币性资产成为惟一的金融资产类型。改革开放后,以保险、证券为代表的非银行金融机构发展较快,带动了非货币性资产的快速增长。特别是随着我国保险业市场化程度的提高,保险的功能和作用不断深化拓展,社会对保险的需求不仅逐渐渗透到政府社会管理和企业经营管理之中,还在个人和家庭的养老、医疗、教育等方面发挥着日益积极的作用。
  在经济转轨时期,居民对未来收入和支出的不确定性增加,对预防性动机的货币需求增强,因此更愿持有以国家信用为支撑的银行存款等货币性资产。我国M1/GDP稳步上升,从1978年的0.16上升到2003年的0.721,表明我国金融结构中货币对经济增长的短期贡献增强。M2中绝大部分是作为金融资产而非支付手段的准货币,加上我国非货币性资产总量有限,M2基本能代表金融资产的总量水平,因此可用M2/GDP来衡量金融结构运行效率。我国 M2/GDP比率也迅速上升,从1978年的0.246上升到2003年的1.896,⑨这说明改革开放后我国居民收入水平提高后,由于金融市场不发达和可选择的非货币性金融资产较少,居民不得不把银行存款作为首选,导致储蓄存款大幅增长,M2大幅攀升,作为外生变量的货币供应量对经济增长的拉动效果在减弱。
  2.储蓄存款的非均衡分布制约了居民对保险等非货币性金融资产的需求。储蓄存款的非均衡分布主要表现在:城乡差距、城市内部不同收入阶层的差距和不同地区的差距。储蓄存款的非均衡分布使储蓄向保险分流面临两大难题:首先,保险资产增长的潜力取决于全体居民的财富增长,而不仅仅取决于巨大的储蓄余额。因为拥有大部分储蓄的少数高收入人群有现实的保险消费能力,但保险消费意愿低,而低收入人群虽有较强的保险愿望但有效需求不足。其次,保险和银行在居民储蓄服务领域存在着相互替代和竞争。由于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加和金融市场的不发达,因而安全性高、收益稳定的银行储蓄成为首选。尤其是经过改革开放20多年的发展,我国大多数居民的消费处在转型期,在基本解决了吃、穿、用的需求外,正朝着住、行和养老、医疗、教育等更高消费类型过渡。但受传统文化影响,储蓄仍然成为相当部分普通居民财富积累的方式。
(转载自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 )

共2页: 1 [2] 下一页 论文出处(作者):
公司金融理论在我国的研究现状
台商大陆融资与海峡两岸金融合作设想
上一篇:信托投资公司非规范关联交易风险剖析及监管建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