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产能、流动性“双过剩”给银行业带来的风险及

2016-03-01 01:00
导读:金融论文毕业论文,产能、流动性“双过剩”给银行业带来的风险及论文样本,在线游览或下载,科教论文网海量论文供你参考: 摘要:产能过剩和流动性过剩是近年来宏观经济运行出现的新问
摘要:产能过剩和流动性过剩是近年来宏观经济运行出现的新问题,反映了我国宏观经济产业结构的深层次矛盾,二者具有内在的联系。本文从银行监管角度阐述产能和流动性“双过剩”对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带来的压力,为防止产能和流动性“双过剩”带来银行系统性风险,提出针对性的监管建议。   关键词:产能过剩;流动性过剩;银行监管  通过IS-LM模型,新古典经济学有机地将商品市场的供求平衡和货币市场的供求平衡归结为全社会经济均衡发展的基本条件。各国经济发展多次印证了这个事实。然而,新古典经济学信奉的商品和货币市场“双平衡”在我国遇到了产能过剩和银行流动性“双过剩”难题。在当前我国银行业体制改革和全面对外开放的关键时期,产能和流动性“双过剩”的出现无疑加大了银行增加盈利和管理风险的压力,同时也给银行监管工作带来新的挑战。  一、当前我国产能和流动性“双过剩”状况  (一)我国产能和流动性过剩局势分析  1.产能过剩状况分析。  产能过剩是个相对概念,是指一定阶段社会生产能力所能提供的产品总量与总需求量相比出现过剩。根据经济周期理论,经济发展可以简化为高峰——衰退——萧条——复苏的周期循环,产能过剩是经济处于高峰回落阶段时的经济现象。一定的产能过剩是市场经济的必然,但如果政府部门不能及时预警和调控,那么,市场严重供大于求的局面一旦出现并扩大,经济运行将出现剧烈波动。  始于2003年的贷款高速增长迅速提升了相关产业的产能。当产能扩张超出了社会再生产的潜在需求时,部分行业出现产能过剩不可避免。截至2005年末,我国钢铁产业生产能力已达4.7亿吨,大于需求1.2亿吨;电解铝行业产能高达1030万吨,其中260万吨生产能力闲置。汽车行业产能过剩200万辆;煤炭行业产能已达23亿吨,过剩5000万吨;电力行业新增火电装机7000万千瓦,违规在建的电站规模超过8000万千瓦,无序发展潜伏着巨大风险;纺织行业的产能比市场容量过剩一倍以上,尤其是棉花加工企业的生产能力过剩高达3倍;电信行业光纤利用率仅约10%,90%的产能过剩,造成上千亿元的资产被闲置浪费。  相关行业产能过剩不仅造成巨大的资源浪费,而且还影响到宏观经济的健康发展。统计数据显示,由于受产能过剩集中释放和原材料价格上涨的双重挤压影响,我国2005年前三季度亏损企业亏损额同比上升57.6%,增幅同比扩大50.4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同比增长20.1%,增幅同比下滑近20个百分点;亏损企业的亏损额增长了57.6%,增幅同比扩大50.4个百分点。新增亏损企业主要集中在石化、电子、机械、电力、冶金这五大行业,占整个规模以上工业新增亏损额的80%。  2.流动性过剩状况分析。  商业银行流动性是指银行为资产的增加以及在债务到期时履约的能力。一方面,为满足客户的取款和融资需求,银行至少应保留一定的流动性。另一方面,如果持有过多的流动性,商业银行将承担较大的成本压力,同时也不利于储蓄向投资转化,从而影响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中国人民银行2005年10月末报告指出,全国金融机构存贷差达到近9万亿元,是2000年的3.7倍,存量贷存比降至68%,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成为我国目前宏观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  (二)产能和流动性过剩的制度经济根源  产能、流动性“双过剩”深刻反映了我国宏观经济的深层次结构性矛盾。首先,产能过剩来自产业结构调整的滞后性。发展经济学认为,经济发展包括经济总量的增长和经济结构的优化。始于2002年的新一轮经济增长,极大地提升了我国经济总量。但与之相对应的是,产业结构并未在经济增长过程中实现升级。长期低水平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过快是导致产能过剩的一个主要原因。2003年至2005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连续3年维持25%以上的高速增长,大量低水平重复建设的后果如今逐渐通过相关产业的产能过剩显现出来了。在此过程中,国家虽然针对过度投资问题,采取了控制土地、信贷,严格市场准入等一系列政策措施,但由于地方利益驱动、行业结构调整的掣肘,一些行业在持续调控下仍然出现过剩局面。  其次,银行同质化竞争严重,创新能力不足是导致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的重要原因。近年来,经济总量的迅速扩张为商业银行带来大量的存款。与此同时,商业银行贷款业务开展却不能与存款业务保持相应的增长速度。一方面,我国商业银行同质化严重,创新不足造成各类银行目标客户重叠。在坚持以传统业务为主的经营理念下,商业银行面对优质客户数量有限,信贷业务开展乏力。另一方面,在中国银监会贯彻实施风险为本的监管理念前提下,商业银行风险意识增强,责任追究逐渐加大。为此,银行信贷人员贷款业务开展较为保守,市场开发动力不够。存贷差的增大使银行流动性出现过剩。与流动性过剩相对应的是,部分市场前景较好、处于上升期的中小企业却得不到资金支持,进一步揭示了我国经济发展的深层次结构性矛盾。  第三,产能过剩与流动性过剩具有内在联系。在整个社会融资结构严重依赖银行的格局没有明显改变的前提下,宏观经济的大起大落通过固定资产投资将产能过剩与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有机联系起来。流动性过剩彰显商业银行目标客户群体的有限性。一旦相关产业或项目出现盈利局面使其符合商业银行“优质”标准,同质化竞争严重的商业银行加大对客户或项目的争夺力度。在市场前景良好和融资便利的情况下,银行客户也愿意加大投资力度。由于缺乏政府指导和控制,固定资产过度投资很快演变为产能过剩。接着,产能过剩招致的国家宏观调控压缩了商业银行的信贷规模,使流动性过剩局面进一步加剧,银行不得不寻找下一个“热点”行业或项目,一旦出现机会,新一轮的过度投资又将出现。在国家产业结构性矛盾和以银行为主渠道的社会融资体系改善之前,产能与流动性“双过剩”总能相继出现。  二、“双过剩”对商业银行的影响  作为社会储蓄向投资转化的媒介,在承担成本的前提下,商业银行只有将更多的流动性转化为贷款才可能盈利。作为我国企业融资的主渠道,商业银行盈利受制于企业经营状况。宏观经营运行中出现的产能、流动性“双过剩”,一方面使商业银行正常盈利的经济基础受到破坏,另一方面,持有过多流动性限制了商业银行的盈利前景。综合起来,“双过剩”加大了商业银行增加盈利和防范风险的压力,不利于商业银行和宏观经济的健康发展。  (一)产能过剩使企业违约风险加大  由于银行贷款的期权本质,发放贷款后,银行承担的风险和获得的收益是非对称的。将贷款投资到项目上盈利后,企业获得扣除银行利息后的项目利润,而银行只能获得事先约定好的利息。一旦项目失败,企业违约,银行将面临本金和预期利息损失的结果。所以,在银企关系中,银行自始至终处于被动地位。一般情况下,产能过剩会造成相关行业利润下降和企业亏损。2005年我国水泥全行业利润只有35亿元,比2004年减少68亿元,5148家成规模水泥生产企业有43.5%亏损。2005年前10个月,钢铁行业利润增幅11.2%,同比回落52.2%。汽车行业实现利润同比下降36.7%,亏损企业亏损额增加86.2%,2006年一季度,我国电解铝行业的实际亏损面高达近80%。产能过剩导致的企业亏损极有可能诱发企业违约,加大银行管理信贷风险的压力。  同时,产能过剩招致的国家宏观调控措施的实施,如压缩过剩产能与产业结构调整,有可能将行业风险“转嫁”至商业银行,使商业银行不得不为产能过剩埋单。共2页: 1 [2] 下一页 论文出处(作者):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银团贷款在香港的运作模式和在内地的前景
上一篇:上市公司反收购中的章程应用及其法律规制(1) 下一篇:工薪阶层家庭理财中的证券投资策略(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