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村镇银行设立对农村金融市场的影响及建议(1)

2016-04-13 01:07
导读:金融论文毕业论文,村镇银行设立对农村金融市场的影响及建议(1)论文模板,格式要求,科教论文网免费提供指导材料: 【摘要】 村镇银行的设立对于改善农村金融服务,推动农村产业
【摘要】 村镇银行的设立对于改善农村金融服务,推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具有重要意义。但是由于有关规定仍然存在不完善之处,村镇银行的设立将对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小额贷款公司、社会资本等农村金融市场供给主体产生一定的影响。针对这些影响,文章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  【关键词】 农村金融 村镇银行 新政
  
  2006年底,中国银监会出台了“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意见”,随后又于2007年1月29日发布了《村镇银行管理暂行规定》等6项新型农村银行业金融机构的行政许可及监管细则(以下简称新政)。新政的出台既是从根本上解决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网点覆盖率低、金融供给不足、竞争不充分等问题的创新之举,又是切实提高农村金融服务充分性的具体行动。这对于改善农村金融领域信贷资金外流、农村经济主体融资困难,推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具有重要意义。在促进农村金融发展的同时,新政也将对农村金融市场的发展,尤其是对农村金融市场主体也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
  
  一、村镇银行设立对农村金融市场主体的影响
  
  1、商业银行——反映冷淡
  在商业银行纷纷撤离农村地区的大背景下,要鼓励其参股村镇银行,必须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但是目前新政中的利益激励并不能完全弥补其重返农村带来的风险。其一,农村金融仍然具有弱质性。农村金融本身的信息成本和交易成本都很高,并且一般都没有抵押,因此,对于商业银行来说,开展农村金融业务的成本高、风险大,而现有政策并不能带来弥补这种高成本的额外收益。其二,村镇银行缺乏规模效应。对于正常经营的银行,规模和资产流动性及资本充足率之间有着明显的负相关关系。较大的银行可藉由它们的规模通过较少的昂贵资本及流动资产生存下来。这意味着,在应对储户提现和其他日常运营问题上,规模较大的银行所需的高流动性资产(如现金)与总资产的比例较低;规模较大的银行进行正常经营,所有者权益所占总资产也不需要太高。所以,规模对于维持银行稳定,提高收益,降低成本有着重要意义。另外,根据国际经验,真正做得好的农村金融需要一定的规模,然而目前新政策只是允许在乡级或者是县级成立银行业金融机构,这样的农村银行规模就成为问题,只有乡县级别的规模效益显然不大,对商业银行的吸引力显然不够。总之,对于设立村镇银行,商业银行,尤其是一些全国性的大银行,由于缺乏重返农村地区的足够动力,他们可能会持观望态度。

(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编辑发布)


  2、农村信用社——压力徒增
  由于资本充足率低、不良贷款多、包袱重等诸多劣势,农村信用社在机制灵活、业务活泛的村镇银行面前将可能遭遇竞争上的失利,面临于三“失”的局面。
  一是人才走失。农信社和村镇银行的竞争,首先表现为人才的竞争。从需求角度看,新政中涉及到许多现代公司治理的制度,如独立董事制度、累积投票制度等等,这就决定了村镇银行对熟知法律、管理、业务、财务、核算的高级管理人才的大量需求。从供给角度看,由于农信社的用人机制存在缺陷,大多数农信社尚未建立起干部能上能下、员工能进能出的“优胜劣汰”机制和相应的激励约束机制。在利益驱动下,农信社难免会流失一部分人才。二是资金流失。根据《村镇银行管理暂行规定》村镇银行实际上是是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私人企业,而农村信用社在性质上是农村集体企业。显然,村镇银行对管理者和员工的激励程度要比农村信用社更高,这就使村镇银行在经营手段上它会更加灵活,服务态度上会更加亲善,工作时间会更加顺应农村的生产季节变化。在农村的闲散资金有限的前提下,村镇银行吸储能力的增强,将直接导致农信社的资金流失。三是客户丢失。虽然商业化、市场化是农信社的改革方向,但目前农信社依然被迫承担着一些政策性的指标。在争取“黄金客户”的同时,农信社还要兼顾普通农户的金融需要。而新进入的村镇银行,由于完全商业性,目的性经营,他们进入后必然以优质客户为目标,集中精力挖掘农村金融市场中的相对优质客户,这样的竞争前提对于农村信用社就有失公平。因此,农村信用社优质客户的流失似乎就成为一种必然。
上一篇:提高基层商业银行经营效益的有效途径(1)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