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范和化解银行不良债权的对策思考(1)(2)
2016-04-15 01:12
导读:(三)银行自身因素的影响 1、贷款结构和投向不合理。一是固定资产贷款与流动资金贷款不合理,固定资产贷款比例偏高,资金流不动;二是整个银行资
(三)银行自身因素的影响
1、贷款结构和投向不合理。一是固定资产贷款与流动资金贷款不合理,固定资产贷款比例偏高,资金流不动;二是整个银行资产趋于单一的银行贷款,资产负债比例严重失调,抵御风险的能力低下;三是银行贷款投向也极不合规。据调查某县农行到2000年末贷款总额为15441万元,而放给湖北桑宝集团、湖北化油器厂的贷款就达8000多万元,占整个贷款总额的51.8%以上。
2、银行经营机制不健全,防范风险的能力脆弱。前几年,国有商业银行信贷资金管理模式是资金和规模双向控制,使一些银行为用足贷款规模而
放松了资金营运的管理,加大了银行贷款的风险。近几年,商业银行普遍注重信贷资产的风险管理,但由于经营机制未实现根本性改革,特别是基层商业银行经营难度加大,一些基层商业银行由过去的盲目放贷变成现在的盲目惜贷和怕贷,同时由于受收贷收息任务的影响,一些基层银行信贷人员忽视银企关系而盲目扣收贷款本息,致使银企关系恶化,企业逃户现象严重,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金融债权的风险程度。
二、活化银行不良债权的对策建议
(一)增强地方政府的信用意识
各种社会因素对银行不良债权的影响,归根到底是地方政府及其职能部门职能转换不到位,信用意识淡薄,盲目干预信贷资金的运行,给银行带来了大量的不良资产。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信用是经济运转的重要基础,也是宝贵的无形资源,信用对企业来讲是一种商誉,对地方政府来讲是一种形象,也是一种投资环境。为一地之利,图一时之需,去破坏信用,无疑是对自己的贬损,必然断了自己的后路,绝了自己的生财通道,是一种经济自杀行为。笔者认为,增强社会信用观念的重点在于树立地方政府的市场经济意识,找准地方政府在建立新型银企关系中的位置。要建立一种以市场法则为基础,平等互利、互惠合作的新型银企关系,地方政府至少应充当两个方面的角色,一是要做银企对话的组织人。银企双方矛盾的产生原因是多方面的,政府部门要利用自身的权威性充当调解人和对话的组织人,公平地组织和主持银企双方参加的对话会、座谈会,在盘活资金、项目投资等经济活动中,倡导和促进银企双方直接见面,广泛宣传信用意识,依靠政策和协商保护金融资产安全,减少银企隔阂,密切往来关系,增强合作基础。二是要做经济、金融秩序的维护者。地方政府应从直接干预银企管理与经营的具体事务中超脱出来,加强维护稳定、正常的经济运行秩序和金融秩序方面的工作,使优胜劣汰、利益趋动等市场法则充分发挥作用,调节资金的配置和流向,实现资金利润最大化。地方政府和执法部门既要积极支持企业改制,又要特别注意克服片面从企业部门的利益出发,处理债权诉讼和破产案件的随意性和不公正性。要把进一步强化银行贷款的债务落实作为产权制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防止金融债权的流失。在资产保全工作中,要把积极支持企业兼并破产和职工再
就业工程的实施同积极维护银行债权结合起来,要监督企业,严格按照国家有关法律和政策操作。对企业在破产过程中通过“金蝉脱壳”或“化整为零”等形式逃废银行债务的,要坚决制止。另外,地方政府要坚决杜绝和制止财政资金挤占信贷资金的现象和问题,对拼盘项目,要注重自身信誉,挤出资金及时足额到位。对当前较为突出的贷款缴税和借税问题,要坚决制止,严肃处理。
您可以访问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查看更多相关的文章。
(二)治理银企的不良信用关系
导致银企之间的不良信用关系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改善银企关系是防范和化解银行不良债权的关键环节之一。市场经济的发展,为银企双方信用关系的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和更大的发展空间。银企之间具有“一损俱损,一荣俱荣”的连带互动关系,银企双方尤其是企业必须理性地反思以往在信用关系问题上的短期行为等错误做法,共谋银企信用关系之大计。改善银企关系必须考虑诸多因素的影响,应当采取综合治理的办法。一是要真正落实企业的自主经营权。让市场法则引导企业的经营活动,彻底摆脱行政干预,让企业脱离地方政府的行政保护,取消企业的行政级别,树立企业法人的长期思想,建立行之有效的企业法人责任追究制度,制止企业的短期行为。二是完善配套的法制体系。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没有完善配套的法制不行。当前迫切需要在国家立法方面,进一步完善有关银企信用关系所涉及的法律制度,结合错案责任追究赔偿制度的落实,加大打击案件审理、执行过程中的司法腐败现象的力度,解决执法人员的遵纪守法问题,为银企信用关系的正常化,营造一个良好的法律环境,真正为金融债权管理保驾护航。三是银行要支持企业改革,从根本上解决企业机制不活,结构扭曲、债务过重等深层次矛盾,改善企业的资产结构,进而从根本上搞好金融营运,切实维护金融债权。经济决定金融,金融业的发展最根本的还是企业经营兴旺,发展经济。只讲企业利益不顾银行权益是片面的。同样,只强调银行权益不考虑企业利益也是片面的,银行与企业具有互动关系。银行要有与企业共生的意识,不应站在企业的对立面谈金融债权维护,应将支持企业改革与维护金融改革很好地结合在一起,与企业共渡难关,对企业实行多方位的金融支持和服务,变单纯减少信贷投放为积极主动支持企业发展,化被动防守为主动出击。四是加大联合制裁力度。对失信企业进行必要的经济制约、制裁。对那些恶意逃废银行债务并且拒不纠正的企业,可以通过当地人民银行向辖内金融机构通报其名单,同时采取不放贷款、不开新户、不办理对外支付;政府及有关职能部门应取消给企业的优惠政策,撤消企业及法人获得的各种荣誉称号等一系列联合制裁措施,重树企业信用观念。共2页: 1 [2] 下一页 论文出处(作者):陈稳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