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新汇率制度的稳定性、可控性和主要风险辨析(

2016-04-19 01:02
导读:金融论文毕业论文,新汇率制度的稳定性、可控性和主要风险辨析(样式参考,免费教你怎么写,格式要求,科教论文网提供大量范文样本:   自从7月21日 中国 人民银行公布并实施新的汇率制度以来

  自从7月21日 中国 人民银行公布并实施新的汇率制度以来,国内拍马屁之声不绝于耳,什么“利大于弊”、“水到渠成”、“时机选择巧妙”、“凸现央行调控智慧”、“ 历史 性决定”……。
但另一方面我们看到,“人民币汇率持续走高,美元兑人民币四度创下新低”,“人民币升值资本市场狂喜,2亿美金砸向中国地产”,“国际游资明暗两道炒升值”,“央行辟谣封杀升值空间升值预期刺激热钱豪赌”,“美议员不放弃敦促人民币升值法案”、“ 经济 学家称美国三个月内会重新拿人民币做文章”……
可见,本次汇率改革没有解决国际热钱投机人民升值的预期 问题 、没有解决国外压迫人民币升值问题,而在于汇率市场化方面迈进了一小步,但几乎没有增加货币政策灵活性和主动性,相反增加了中国 企业 和银行遭受汇率波动的风险,增加了国际收支失衡的危险,增加了中国陷入“泡沫经济”泥潭的危险。下面具体考察一下新汇率制度的稳定性、主要风险、可控性问题。
新汇率制度的稳定性
  新汇率制度的官方描述特征是“以市场供求为基础、 参考 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这里参考一篮子货币不等于钉住一篮子货币,所以不公布货币篮子的组成以及权重,“模糊”是新汇率制度的一大特征,模糊给中央银行留下了比较大的操作空间和灵活性,但也增加了政策的不确定性。
中国人民银行的公告指出,“2005年7月21日19∶00时,美元对人民币交易价格调整为1美元兑8.11元人民币,作为次日银行间外汇市场上外汇指定银行之间交易的中间价”,“现阶段,每日银行间外汇市场美元对人民币的交易价仍在人民银行公布的美元交易中间价上下千分之三的幅度内浮动”,这里有两个关键词,一个是中间价,一个是波动幅度。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编辑)

中间价的确定是关键,对此有两种理解,一种是把上一个交易日的收盘价作为次日交易的中间价,并依次类推下去,另一种是把7月22日的中间价(8.11人民币兑换1美元)作为该日及其以后的交易中间价。在前一种情况下,中间价是变动的,而后一种情况下中间价是固定的,相当于还是钉住美元汇率制度,只是浮动区间由原来的三分之一扩大到千分之三而已。
根据汇率改革的指导精神判断,第一种理解应该是准确的。虽然近期市场交易结果更贴近于第二种情况,也契合了很多人的理解,但是这种结果只是短期的,或者说是中央银行干预的结果。
如果把上一个交易日的收盘价作为次日交易的中间价的话,那么汇率将是“区间爬行”的。也就是说中心汇率并没有钉住一篮子货币的加权平均汇率,实际上没有钉住什么,只是以7月21日的一篮子货币的加权平均汇率作为汇率爬行浮动的参考起点而已,当日的汇率水平将严重依赖前一日交易的收盘价。此后,中央银行行长周小川又指出,今后的人民币汇率是浮动的,即根据客观 规律 发生波动,这种波动变化是由浮动机制所带来的,而不再是官方对水平的调整。这种规定将会给中央银行带来被动,足以抹杀汇率制度模糊所带来的灵活性,给人的感觉是“脚踩西瓜皮,滑到哪儿是哪儿”。
  尽管这些天中央银行和中国一些经济学家多次警告单方面赌人民币升值是不明智的,是对新汇率制度的误解,人民币汇率将会有升有降,但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还是连续数日升值,国际热钱不仅没有撤走,反而加速进入。千分之三的升值幅度也许大家觉得微不足道,但其累积的结果也是不可小视,假设每天升值千分之三,那么三个月(不包括周末和节假日按60天算)将升值19.7%(1.003^60),将会升值至6.77人民币兑换1美元(8.11*0.997^60)。
(转载自http://www.NSEAC.com中国科教评价网)

这么短的时间内升值这么多,中国相当多的企业将会吃不消,相信中央银行是不会放任这种情况发生的。那么阻止这种情况发生的途径有,第一,中央银行干预每日的外汇交易的收盘价,最后一笔交易在中央银行操作下完成,使当日收盘价和前日的收盘价基本持平,或者有升有降,相互抵消。但这种操作是和市场化相背离的,可能会招致国际上的指责,也与“中国官方今后不再对汇率水平进行调整,由浮动机制决定”的声明相违背。如果中央银行不干预,不操纵,那么外汇交易中心的交易难保不受国际热钱 影响 而以每日升值0.3%的速度小步快跑。第二,中央银行改变“当日的收盘价作为次日交易的中间价”的规定,中间价实行严格钉住一篮子货币的加权平均汇率,每日的浮动都是围绕这一加权平均汇率平滑波动,有升有降。只是这样做给人的感觉是“朝令夕改”,刚三个月就改变汇率形成机制,有损政府的声誉,并且国际上的压力肯定会继续存在,将会要求中国币值再次重估。第三,中国政府采取严厉的紧缩政策,使宏观经济状况恶化,使国际游资和投资者对中国经济 发展 前景不看好,这种情况不太可能发生,并且由此带来的“区间爬行”性贬值带来的后果同样险恶。所以当前的汇率制度的可持续性或者说内在稳定性值得怀疑。
上一篇:《上交所内部控制指引》实施中需注意的问题(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