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工具会计计量模式改革对银行资本充足监管
2016-04-27 01:00
导读:金融论文毕业论文,金融工具会计计量模式改革对银行资本充足监管怎么写,格式要求,写法技巧,科教论文网展示的这篇论文是很好的参考:会计和商业银行审慎监管服务于不同的目的,财务会计是报告过去的经济交易和
会计和商业银行审慎监管服务于不同的目的,财务会计是报告过去的经济交易和事项对利益相关者经济利益的影响,传递的是会计主体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信息。审慎监管则是面向未来,以维护金融体系 ... 会计和商业银行审慎监管服务于不同的目的,财务会计是报告过去的经济交易和事项对利益相关者经济利益的影响,传递的是会计主体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信息。审慎监管则是面向未来,以维护金融体系的稳定和保护商业银行存款人的利益为目的。资本充足监管是商业银行审慎监管的核心,但是银行持续监管需要以会计信息为基础,因此监管规定要根据会计计量方法的变化做出适当的调整。由于新的企业会计准则(以下简称“新准则”)中有关金融工具会计核算准则改变了单一的历史成本计量模式而采用公允价值和历史成本混合计量模式,会计核算方法的改变影响到商业银行所有者权益的核算,而2004年的资本充足管理办法对监管资本的计量是建立在2001年开始实施的《金融企业会计制度》的基础上,当时的会计制度对金融资产和负债的计量是以历史成本为基础, 监管资本应当根据会计准则的变化做出调整可以降低商业银行监管报告和财务报告的成本,同时可以实现监管的目标。
一、金融工具会计核算的主要变化
新准则颁布以前我国商业银行执行的《金融企业会计制度》与国际会计准则对金融工具的会计核算差距较大,在此之前我国没有单独的金融工具会计准则,相关的会计处理是根据原投资准则和负债的规定进行核算,原投资准则根据管理当局的意图分为短期投资和长期投资,长期投资根据投资工具的不同分为长期股权投资和长期债权投资。短期投资采用成本与市价孰低法计量,市价低于成本的部分提取短期投资跌价准备,市价恢复后冲销已经提取的跌价准备,但是最多将短期投资账面价值恢复到原投资成本。而长期投资则根据账面价值与可回收金额对比,可回收金额低于账面价值需要提取长期投资减值准备,可回收金额上升后可转回已提取的减值准备,最多恢复到原始投资成本。而对于衍生金融工具没有明确的规定,商业银行衍生金融工具的未实现盈亏在表外进行披露。由此可见原来的投资准则是建立在成本模式上的会计核算,跌价和减值准备是谨慎性原则对历史成本原则的修正。上市金融机构从2006年1月1日开始实施财政部财会[2005]14 号文《关于印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