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上市公司引入境外战略投资者的思考(1)(2)
2016-06-06 01:08
导读:第一,钢铁上市公司引入境外战略投资者既顺应世界钢铁工业新的发展战略,也符合提升我国钢铁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现实需要。 钢铁行业属于传统的资金
第一,钢铁上市公司引入境外战略投资者既顺应世界钢铁工业新的发展战略,也符合提升我国钢铁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现实需要。
钢铁行业属于传统的资金密集型产业,投资规模大、建设周期长的钢铁产业固有特点决定了难以自然产生一个或几个市场占有率相对较高的钢铁企业。据统计,2004年我国871家钢铁企业中产量600万吨以上的企业集团仅有11家,占全国的37.13%。但钢铁行业较低的集中度却降低了与上下游及替代品行业的竞争能力,使钢铁行业处于竞争劣势。为了在产业集中度不断上升的上下游产业之间保持竞争力,全球钢铁业正在掀起一股联合重组的热潮,通过强强联合、兼并重组、股权合作等扩大企业生产规模。预计2010年前,世界钢铁产能将进一步集中,将会形成几家产能在5000万吨,乃至1亿吨的巨型国际钢集团。
同时,境外战略投资者的市场视野、产业运作经验与战略资源可以帮助我国钢铁企业较快的成长和成熟,产生立竿见影的产业协同效应。通过与境外战略投资者产品生产的整合,提高钢铁上市公司的专业生产水平、扩大专业化产品生产规模,提高市场占有率;利用其原燃料采购的集中度、降低采购成本,不断提高我国钢铁企业抗风险的能力。在短时间内改善钢铁上市公司的盈利状况,提高其核心竞争力,最终提升企业价值。
第二,引入境外战略投资者有助于促进钢铁企业的改组重组,从绝对持股数量或相对持股比例上减持国有股,实现产权结构多元化,以进一步推进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战略性调整。
制度经济学研究表明,权利应该交给那些能够最具有生产性的使用这些权利的人。产权的使用者应该是最有能力将使生产要素得到最佳配置、使资源得到有效使用和维护的人。2003年11月国资委鼓励国有大型企业引进国内外战略投资者,“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促进国有资产合理流动”;2004年则更明确,国有企业加快股份制改革,要以产权制度改革为重点,通过中外投资,规范上市等多种途径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为适应世界产业结构调整的大趋势,发展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公司大集团,加快劣势企业退出市场步伐,可考虑引导国外企业特别是跨国公司作为战略投资者参与大型国有企业的重组改组。共2页: 1 [2] 下一页 论文出处(作者):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发布)
关于净现值计算中自有资金投资假设的探讨
产业基金与产业结构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