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浅析对股份制的认识(1)

2016-06-13 01:01
导读:金融论文毕业论文,浅析对股份制的认识(1)论文模板,格式要求,科教论文网免费提供指导材料: 【摘要】文章通过对目前流行的股份制是公有制或是实现形式的
【摘要】文章通过对目前流行的股份制是公有制或是实现形式的理论作了分析,尤其通过对混合所有制性质的三种论断分别做了详细的分析,发现无论哪种观点实质上都违背了马克思主义公有制和按劳分配的原则,也没有消灭剥削,所以公有制不宜采取股份制的形式。  【关键词】公有制 股份制 按劳分配
  
  一、目前关于股份制的各种观点
  
  当前关于股份制的争论十分激烈,主要集中在 “混合所有制企业”和“公众股份制企业”是否是公有制。当前,对这两种股份制企业的所有制性质的争论,根据李萍,刘金石的提法大致可以分为三种观点:泛公有制论、或公或私论和非公非私论。泛公有制论主要包括厉以宁新公有制论,于金富的劳动者所有制论,汤在新基本经济制度论,陈学法公有资产增值论,何伟共同占有论,王珏民有经济论,李连仲生产目的论,胡岳岷民营经济论等,或公或私主要是控股论,即公有资本是否控股,控股就是公有制,非公非私主要认为股份制是种不同于私有制和公有制的新所有制。下面对这些观点进行集中分析。
  
  二、对股份制各观点的理论分析
  
  1、关于泛公有制
  泛公有制中所谓的“共同占有”“民有经济”“民营经济”等,难道把大家的资本都集中起来就成了公有了?这种资本的联合,根本不可能改变雇佣劳动的生产关系,它不过是联合的资本而非单个资本对劳动的剥削,劳动者始终是劳动者而非所有者,毕竟有“钱”人才可能去投资,去入股,产生的利润始终是资本所有者来瓜分,这是实实在在的剥削,没有改变这种关系,即使是厉以宁认为的公众持股,也决不是变公了,这里的公众是有钱人,他们只管投资,而非在这里劳动(即使在他处为劳动者),所得的不过是这家企业的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作为红利而获取,其分配方式是按其投入的资本量来分配,他们是食利者,靠榨取别人的血汗而发财。至于劳动者既劳动又分红的职工持股方式是否是公有制也不能简单下定义,这要看其用什么方式入股。入股的股份是看其投入的资本量或其他要素转化成的资本,这就说明了股份的投入是不平等的,有钱或有“能力”者投入的股份是占大部分的,但我们知道不管资本量是多少,都必须通过劳动创造出产品才能实现价值增值,那可见仍然是资本剥削劳动了,因为即使他是劳动者,不一定其创造出来的产品多,其股份也越大,因为不是按劳动量入股的,那就有可能劳动量少者但股份投入的多,他可利用其股份剥削劳动量多的人,这就助长了懒惰和欺诈行为。可见,按资分配对劳动者来说都不可能是公平的。再者,自己雇佣自己,实质上是把自己束缚在资本的圈套里面,自己的劳动不过是为了实现自己拥有的股份实现增值,并不是为了自己的生存和发展而是以股份的收益为目的,仍然是是生产资料占有劳动,物支配人,人成为自然界的奴隶,既没有实现生产力的解放,也没有实现人自身的解放和全面的发展。所以股份制决不可能是公有制,以为资本投入“公众化”就以为私有制变成了公有制不过是骗子理论罢了,因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靠资本来维系的,只是资本组成的方式与单个资本或合伙制不同罢了,人们之间不可能实现劳动者的公平竞争,投资者在用这种助长欺诈行为剥夺对劳动者权益以实现自身利益,即使是知识分子也成了维护这种关系的工具了,因为他们的知识,技术,经验等不是直接生产力,也必须通过劳动生产转化为生产力,固然知识对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是有相当大的作用,但也必须与直接的活劳动相结合才能体现其创造的价值,如果将知识转化为股份便扭曲了知识的作用,仍然是按资分配的,不论是有形的资产或无形的资产,按资分配是剥削性质的,知识拥有者就有了“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剥削思想,没有改变剥削的实质,所以是为有产者服务的工具,成为工人贵族。至于象生产目的论,公有资产增值论者是与所讨论的话题相差太远,是把目的与手段相混淆,颠倒因果,故意回避所有制问题,这是典型的唯生产力论的论断,企图用生发展产来掩盖剥削和分配的不公,为资本家的剥削提供理论支撑,正如马克思所说“资本家之所以为资本家,是为了工人的利益”在这里他们把其扩大为为国家的利益,经济的发展,促进就业等口号。
上一篇:中国银行业不良资产生成机制:基于经济转型的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