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理财产品“热销”的冷思考(1)
2016-07-08 01:03
导读:金融论文毕业论文,人民币理财产品“热销”的冷思考(1)样式参考,免费教你怎么写,格式要求,科教论文网提供大量范文样本:2004年以来,人民币理财产品成为以股份制银行为主体的中小商业银行大力推广
2004年以来,人民币理财产品成为以股份制银行为主体的中小商业银行大力推广的金 融创新产品,受到市场的追捧和业界的广泛关注,对国有商业银行负债业务发展及成本 管理均带来了新的挑战。深入分析中小商业银行大力推广人民币理财产品的动因,审慎 制定应对策略,是国有商业银行稳健经营的需要。 人民币理财产品及其特点 近期商业银行人民币理财产品的兴起滥觞于光大银行的“阳光理财计划”。2004年下 半年,光大银行推出3期人民币理财产品——“阳光理财B计划”,开了国内人民币理财 业务的先河。随后,民生银行、中信实业银行、兴业银行、华夏银行先后推出自己的人 民币理财产品,均受到了市场的追捧。其间,银监会一度要求各行注意风险防范,但人 民币理财产品的热度仍有增无减。2005年初,人民币理财产品推广步伐进一步加快。民 生银行推出“保得理财”2期、光大银行推出“阳光理财e计划”,广东发展银行推出“ 薪加薪B计划”及“银信保”、兴业银行推出“万利宝”2期。华夏银行推出“人民币稳 盈1号”1期。各行的人民币理财产品缤纷耀眼,争先出笼,成为近期金融产品创新的热 点。
截至2005年元月19日,共有民生银行、光大银行、广东发展银行、中信实业银行、兴 业银行、华夏银行等6家股份制商业银行和众多的城市商业银行推出了人民币理财产品( 见表1)。从国有商业银行的反应看,建设银行已于2005年2月1日起在全国发售第一期“ 利得盈”人民币理财产品,分为3个月和1年期两个品种,预期年收益率分别为2.3%和3. 03%,而且客户不需要搭载任何定期存款。工商银行的“稳得利”也于2月初在全国发售 ,分为1年、半年两个期限档次,最低认购金额5万元,10万元以上预期收益率分别为2. 7%和2.3%。



各家银行最初推出的人民币理财产品具有一些共同特点:一是设定了较高的预期收益 率,各个期限档次的预期收益率一般高于同期限储蓄存款利率的50%~100%。以3个月期 限为例,人民币存款年利率为1.71%,而民生银行“保得理财2期”的税后预期年收益率 为2.09%,中信实业银行的“人民币理财2期”的税后预期年收益率为1.867%,最高的是 兴业银行的“万利宝2期”,税后预期年收益率为2.4%。二是均设有最低购买限额,一 般是一万元,其目标直指高端(或相对高端)客户。三是中小商业银行发售的理财产品一 般都要求一定的定期储蓄配比,定期储蓄的比例要求在20%~40%之间。
(转载自http://www.NSEAC.com中国科教评价网)
随着市场上越来越多的人民币理财产品的推出,人民币理财产品的竞争日趋激烈,分 析最近推出的几支产品,我们可以发现人民币理财产品的一些发展趋势:一是产品的期 限设计越来越灵活,最长的达4.5年,最短的只有3个月。二是理财产品的申购和赎回日 益方便。三是对定期储蓄的配比要求日益放宽。如广发银行的“薪加薪B计划”,无需 定期储蓄配比,每月第一个工作日为申购日,期限由客户自行决定,可提前中止。这些 趋势反映了随着市场竞争的推动,人民币理财产品在功能上日益贴近消费者的需要,对 储蓄产品的替代作用更为明显。共2页: 1 [2] 下一页 论文出处(作者):
引入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与金融债权的保护
浅析有问题金融机构的合理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