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二元金融结构、利率政策传导和利率市场化
2016-08-01 01:01
导读:金融论文毕业论文,中国二元金融结构、利率政策传导和利率市场化论文模板,格式要求,科教论文网免费提供指导材料:摘要:中国转型经济中存在着二元金融结构,即正规市场和非正规市场的分割。
摘要:中国转型经济中存在着二元金融结构,即正规市场和非正规市场的分割。本文从理论和实证两个方面分析了我国金融市场的利率特征,即非正规市场的利率很高,与正规市场利率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在此背景下,放松利率管制对投资和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限制。我国政府必须双管齐下,同时取消对资金配置的行政性干预并放松对利率水平的管制,以消除二元金融结构,增大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成效。 关键词:二元金融结构,非正规市场,政策传导机制,利率市场化 同其他发展中国家一样,中国转型经济中也存在着二元金融结构,即正规市场和非正规市场的分割,而且非正规信贷市场已成为我国经济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据有关估计,20世纪90年代初我国非正规信贷总额在总信贷额中所占比重已经介于1/3-2/3之间。虽然目前难以获得关于非正规交易的全面准确的统计数据,但民间借贷、企业内部集资、企业出面的非法集资,企业间的高息拆借、私募基金等多样的非正规信贷形式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中国经济转型时期民间资金之充裕和官方金融之不足。 在存在二元金融结构的情况下,资金市场上难以形成统一的价格,资金向更富有效率项目的流动也存在着一定程度的障碍。这将阻碍利率机制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性作用,影响了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成效。本文将就中国二元金融结构对利率政策传导和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影响展开具体分析。 一、文献综述 在金融市场分割的情况下,利率政策的传导较为复杂,一般要经过官方市场利率变化→官方市场存款额(信贷额)变化→非正规市场存款额 (信贷额)发生变化→整个经济发生变化这一过程。因此,在评估利率政策最终所发挥的作用时,应首先弄清楚利率政策的具体传导机制,即对官方市场和非正规市场之间的联系和相互作用、居民资产组合(正规市场存款、非正规市场存款和现金等非生产性资产)的分布、两类市场之间的效率差别等因素进行具体分析。 由于经济学家们对非正规市场的运作效率和传导作用有不同的看法,因此,他们在利率市场化能否发挥积极作用方面尚未形成一致意见。麦金农和肖的金融抑制和金融深化理论的隐含假设就是非正规市场无效率论,他们得出的结论是利率自由化可以消除二元金融结构,促进经济增长。而新结构主义者则认为非正规市场是有效率的,利率自由化可能导致经济在短期出现滞胀现象。这一观点引发了很多学者对二元金融结构下利率自由化的作用进行研究,如Tsiang、Liang、蒋硕杰、Gupta等。他们采用不同的方法、从不同的角度进行研究后得出的结论是:即使经济中存在非正规市场,利率自由化政策对经济仍然具有扩张性效应。这说明二元金融结构下金融自由化仍不失为一个好的选择。 在有关文献中,蒋硕杰(1998)的利率理论对利率市场化改革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他反对凯恩斯主义的反衰退膨胀性政策,认为人为压低利率将导致私人储蓄率很低。人们将储蓄用于囤积商品、窖藏贵金属、持有不动产等,致使生产性资本减少。而银行在低储蓄情况下被迫实行的信贷配给则是非正规市场和金融腐败产生的重要原因。如图1,利率市场化之前政府规定的官方市场利率为i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