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流动性滞存与通货紧缩(4)

2016-08-20 01:11
导读:因此,最好的办法是标本兼治。在运用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配合的同时,深化经济体制改革,进一步发挥市场机制的配置资源作用,改善收入分配


因此,最好的办法是标本兼治。在运用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配合的同时,深化经济体制改革,进一步发挥市场机制的配置资源作用,改善收入分配状况。特别是在社会保障方面,政府要下定决心,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使公众增强经济安全感,为消费和投资的增加,为减轻流动性滞存提供一个信心和心理基础。

三、 流动性滞存与凯恩斯流动偏好的关系

由于名称上的接近,人们很容易把流动性滞存分析与凯恩斯的流动偏好分析混淆起来。其实,二者是有重大区别的。

1, 不同。
凯恩斯的流动偏好是对狭义货币M1的偏好,指的是家庭和企业的现金窖藏。而流动性滞存则不仅包括家庭和企业对M1的窖藏,还包括家庭和企业存入机构并滞存在金融机构的货币量(即所谓存差)。

2, 方法不同。
⑴凯恩斯的流动性偏好理论是把流动性偏好作为一个心理来说明的。而流动性滞存则是从“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及“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的方法出发,以社会再生产及相关的货币周转过程为主线,经济体制、技术和社会变革、不确定性、风险和预期、收入分配等对人们的心理和行为的影响。因而,流动性滞存不是心理现象,而是一种现实描述。
⑵凯恩斯的流动性偏好理论是从货币需求角度来考虑问题的,但银行有存差并不是银行“需要”存款额大于贷款额,因而其局限性是十分明显的。而流动性滞存理论,则是从“商品销售——收入分配和再分配——最后形成包括消费和投资在内的总支出(总需求)”的角度,来研究这一过程中的货币与资金的滞存问题。具有方法简单(无需通过货币需求绕圈子)、直捷(从货币周转角度,即从货币收入——收入分配和再分配——货币支出的角度,使人们很容易看出流动性滞存是总需求不足的原因)、全面(指出货币既滞存于家庭和企业,也滞存于银行)、与财政货币制度直接对接的优势。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编辑整理)
⑶流动偏好在凯恩斯理论中仅能用来说明利率居高不下、投资不足的原因,用来分析货币政策的功效。而流动性滞存则用来说明在社会再生产中,从企业商品出卖取得收入开始,经过收入分配和再分配的货币流动,最后到达以之购买消费品和投资品的购买者手中的整个过程中,货币的滞存情况。由于把体制和分配等因素包括在内,流动性滞存理论所能说明的东西远远多于流动偏好理论。

四、 有关的方法论问题

通货紧缩问题是一个宏观的、综合性的问题,研究这一问题,需要对整个经济运行过程和运行环境进行客观的、具体的、动态的、整体的、综合性的考察,流动性滞存说就是这一考察的结果。

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社会意识,而人们的社会意识,又决定了人们的行为。总需求不足、通货紧缩是人们行为的结果,而决定人们行为的意识,则是由他们特定的社会存在、他们的现实性、影响他们又受他们影响的“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决定的。因此,只有从具体的现实出发,从客观存在出发,从人们的全面的社会关系出发,才能寻找到真实的具体的联系,才能使现实关系在人的头脑中正确地反映出来。离开了具体的现实性,具体的社会存在,具体的社会关系,具体的社会阶段,抽象地研究离开社会的、单独的鲁滨逊式的个人意识及其行为表现,其结果,只能产生“不结果实的花朵”。

从这一思路上看,笔者认为以下一些观点和做法是值得商榷的。⑴单纯地把储蓄率过高,消费率过低看成是利息率偏高的结果,试图通过降息来启动消费,减少储蓄;⑵单纯地把商品供过于求看成是价格偏高的结果,认为只要物价水平下降即可解决商品供求矛盾;⑶单纯地把失业率过高看成是工资偏高的结果,认为工资降低自会解决失业问题;⑷没有看到在货币从收入到支出过程中会出现流动性滞存的实际情况,没有看到作为“通货”的实际上只是货币供应总量中的Mp部分,只要出现物价水平下降,就增发货币;⑸没有看到M1中也有滞存货币(如窖藏),储蓄存款也并不全是滞存货币的事实,不是十分客观地把M1/M2作为衡量货币流动性的指标,⑹没有注意到市场供求状况和企业效益的一般情况,把需求不足归因于银行“惜贷”、“慎贷”,认为通货紧缩的原因是流动性约束;⑺没有注意到储蓄会转化为投资,储蓄存款并不全都是滞存货币(只有存差才是),看到储蓄存款有数万亿元,就认为通货紧缩的原因在于“金融资产膨胀”,等等。这些观点在分析上是不全面的,有些是用片面的因果关系代替实际上存在并发生作用的事实上的因果联系,因而其成效是有限的。
上一篇:浅谈我国保险市场开放方式的抉择 下一篇:没有了